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186 部族谱
台湾·新竹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刘氏族谱

始祖:刘邦,刘信卿,刘延转,刘延楹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293

编修人:刘天桢,刘昌仁

浏览量:0

瑞阁家乘 [不分卷]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原书: 台湾新竹 : 刘学悟祭祀公业管理会, 民国86[1997].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汉) 刘邦,字季. 为太祖高皇帝. 扬康祖 : 刘信卿. 由海洋县溪口移居饶平县扬康乡. 始祖 : 刘瑞阁. 生四子 : 延转 ; 延轮 ; 延臼 ; 延楹. 开台始祖 : 刘延转,字学悟 ; 与弟刘延臼 ; 刘延楹. 兄弟三人随母詹氏,自潮州饶平县扬康渡海来台,登陆新竹香山. 初居淡水厅盐水港,再迁新埔枋寮.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谱序题 : 刘氏族谱.
查看详情
李氏族谱

始祖:李祐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市

族谱页数:1045

浏览量:0

李氏家族系图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市
原书: 稿本, 民国61[1972]记事. [2]页 : 世系表. 共包含八世资料.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市等地. 台湾始迁祖 : (清) 李祐,由福建泉州南安渡台. 珍藏者 : 李泽福.
查看详情
张氏族谱

始祖:张光悦,张朝钦,张朝赞,张朝鸣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等地.

族谱页数:29

编修人:张桂泉,张德喜

浏览量:0

张姓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55[1966](台湾新竹 : 德星行). 1册(50页) : 世系表. 始祖 : 张光悦 台湾始迁祖 : 张朝钦 ; 张朝赞 ; 张朝鸣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等地.
查看详情
邱氏族谱

始祖:黄渊,黄伯五郎,黄位隆,黄谦士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族谱页数:1074

编修人:邱玖华

浏览量:0

江夏堂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原书: 写本, 日本大正6[1917]记事. [62]页. 太始祖 : 黄渊. 始祖 : 黄伯五郎,又名十二郎公. 台湾始迁祖 : (清) 黄位隆 ; 黄谦士 ; 黄宗锝等.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卷端题 : 黄氏族谱.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始祖:刘永兴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族谱页数:1113

浏览量:0

[刘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65[1976]记事. -- [9]页. 始祖 : (清) 刘永兴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查看详情
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平远县 中国, 台湾省, 桃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族谱页数:102

编修人:林锦敏记事

浏览量:100

广东平远林彦英公家谱 [4卷](别名:林彦英公家谱 : 广东平远)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平远县 中国, 台湾省, 桃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5[1976]. 96双叶 : 世系表, 地图. 封面题 : 林彦英公家谱 : 广东平远. 平远始祖 : (元明之际) 林彦英 台湾始迁祖 : (清) 林元政 散居地 : 广东省平远县, 台湾省桃园县, 及新竹县等地.
查看详情
彭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广东省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中国, 台湾省

族谱页数:111

编修人:彭云际序 ; 彭双全抄 ; 彭增土补

浏览量:100

[秀湖彭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广东省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中国, 台湾省
原书: 稿本, 民国8[1919]抄, 记事至民国58[1969]. 1册(约100双叶). 收藏者 : 庄吴图. 远祖 : (宋) 彭延年,字舜章,号震峰. 由江西入广东. 始祖 : (元明之际) 彭受章,号乐丰. 益盛公长子. 三大派祖 : (元明之际) 彭汉卿,号永丰 ; 彭汉用,号显丰 ; 彭汉铭,号逸丰. 皆受章公之子. 由长乐迁陆,居五云洞. 迁台祖(15世) : (清) 彭华寿. 散居地 : 广东省陆丰县;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查看详情
氏族谱

散居地:台湾新竹县北埔乡

族谱页数:940

浏览量:0

拔度金章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新竹县北埔乡
暂无介绍
查看详情
田氏族谱

始祖:陈公子,田凤鉴,田若珍,田端仕,田溪

散居地:台湾省各地.

族谱页数:340

编修人:田春燕

浏览量:0

田氏大族谱 : 台湾省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各地.
原书:: 台湾新竹 : 先登出版社, 民国68[1979]. [23], 320, [1]页 : 世系表, 肖像. 受姓始祖 : (周) 陈公子,名完,字敬仲,奔于齐,食采于田,遂以田为氏 台湾始迁祖 : (明清之际) 田凤鉴,字渚禀 ; 田若珍 ; 田端仕 ; 田溪...等. 散居地 : 台湾省各地.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始祖:刘九观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族谱页数:796

浏览量:0

刘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原书: 写本, [1982?]. [1]叶 : 世系表. 始祖 : 刘九观(清)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查看详情
徐氏族谱

始祖:徐穉,徐鹤龄,徐天惠,徐天庆,徐天锡,徐文盛,徐萧甲,徐云崖,徐胜堡,徐立鹏,徐翔鹏,徐坤鹏,徐虽鹏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广东省

族谱页数:106

编修人:徐元才编

浏览量:100

徐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广东省
原书: [台湾新竹] : 东海堂, 民国67[1978](国惠行徐钟炉承印). 1册(197页)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 若木. 伯益长子. 封于徐国,后以国为氏. 远祖 : (汉) 徐穉,字孺子. 居江西南昌府. 宗祖 : 徐鹤龄,字二十九郎. 穉公33世孙. 居江西石城县. 下一子: 徐七郎. 派祖 : 徐天惠 ; 徐天庆 ; 徐天锡. 鹤龄公6世孙. 广东开基祖 : 徐文盛,号叶茂. 天锡公长子. 自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入粤,居惠州府陆丰县. 始祖(1世) : 徐萧甲,字彦辉(天惠公长孙) ; 徐云崖,字探玄(天庆公之孙) ; 徐胜堡(文盛公第四子). 台湾始迁祖(12世) : (清) 徐立鹏 ; 徐翔鹏 ; 徐坤鹏 ; 徐虽鹏. 乾隆初自广东陆丰迁台,居新竹. 立鹏公下房祖(14世) : 徐国祯(大房) ; 徐国栋(二房) ; 徐国懋(三房) ; 徐国宝(四房). 立鹏公派下字辈(12世起) : 鹏熙国聪庆 荣元胜杰昌 宗祧衍新竹 永霑祖德光.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余氏族谱

始祖:余由余,余孙梗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等地.

族谱页数:1054

编修人:余远新

浏览量:0

[余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59[1970]序. [424]页 : 世系表. 始祖 : 由余(后晋) 台湾始迁祖 : 余孙梗(清)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等地.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始祖:刘监明,刘累,刘邦,刘秀,刘翔,刘开七,刘谷祥,刘学箕,刘传个,刘三櫆,刘汉口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863

编修人:庄吴玉图,刘守金,刘兴材

浏览量:0

刘氏谱汇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原书: 中坜市 : 百族姓谱社, 民国76[1987].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系姓始祖 : 监明. 乃帝尧陶唐氏长子,本欲立为太子,早亡不得立,以子永河公受帝封于刘,刘氏德行源自此. 远祖 : 刘累,字华美. 75代祖 : 刘邦,字季. 为汉太祖高皇帝. 83代祖 : 刘秀,字文叔. 灭王莽继皇位,改元建武,为东汉光武皇帝. 福建始祖 : 刘翔,字图南,封沛国公. 僖宗年间携子孙避居福建汀洲府宁化县立业. 朝梅肇基祖 : 刘开七. 官潮州都统制. 饶平肇基祖 : 刘谷祥. 南靖始祖 : 刘学箕. 饶平入台祖 : 刘传个. 由石井来台. 南靖渡台祖 : 刘三櫆 ; 刘汉口 ; 刘汉祯 …等.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刘氏宗谱. 版心题 : 彭城堂刘氏大宗谱.
查看详情
彭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中国, 广东省

族谱页数:22

浏览量:100

彭家族普[谱]
会员免费阅读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中国, 广东省
原书: 写本, 清光绪己卯[1879]记事. [32]页. 受姓始祖 : 篯铿公封于彭城以国为姓. 潮州始祖 : 彭延年(宋) 散居地 : 广东省及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查看详情
李氏族谱

始祖:李振仲,李尚鋈,李武格,李武卦,李武增,李武煌,李武品,李武云,李武泉,李武宝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219

编修人:李敦仁

浏览量:0

银江李氏家乘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 民国41[1952].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始祖 : 李振仲. 建居银江. 开台始祖(15世) : 李尚鋈,讳锡金,字义钟,号谦光. 诰封奉直大夫叠赠修职郎,旌表孝子国学生. 原籍福建泉州晋江县,十七岁渡台. 房祖(16世) : 李武格,讳联超,字汝前(长房) ; 李武卦,讳联城,字画前,号文定(二房) ; 李武增,讳联芳,字瞻前,号郁堂,幼名伯增(三房) ; 李武煌,讳联春,字炬前,号廉舫(四房) ; 李武品,讳联英,字参前,号华苑(五房) ; 李武云,讳联青,字灿前,号行庆(六房) ; 李武泉,讳联选,字渊前,号溥堂(八房) ; 李武宝,讳十宝,字珍前,号怡堂(十三房). 伦序 : 向兆国家尚武略 兹逢贤圣重诗书 敦修懿德垂子孙 教育英才显名誉. 字序 : 日由文学光前业 会见荣华步帝居 克孝传芳联奕世 殊勋立致广安余.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查看详情
詹氏族谱

始祖:詹姬礼,詹大公,詹敦仁,詹大任,詹学传,詹肇熙,詹宗荣,詹纯义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68

编修人:詹钱增,詹绍华,詹金标

浏览量:0

詹氏渊源世系考略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原书: [台湾] : 新竹县詹姓宗亲会, 民国71[1982](竹北乡 : 一成文具印刷行). 全1册 : 世系表. 始祖 : (周) 姬礼,字世周. 文公第四子. 封爵于詹城,后世袭其爵,以爵为氏. 河南开基祖 : 詹大公,讳初,字元载,号黄隐公. 逸民公长子. 礼公47世孙. 官居车阳郡赞治,后因隋文帝废郡不仕,卜隐于河南徽州. 福建安溪祖 : 詹敦仁,号清隐,封靖惠侯. 大公12世孙. 江西始祖 : 詹大任. 大公15世孙. 迁江西建昌府广昌县. 粤闽始祖 : (宋) 詹学传,字成宗,号正峰,讳五十郎. 大公18世孙. 官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 由江西广昌县暂寓福建汀州宁化县. 后又迁广东大埔县长窖村. 饶平始祖 : (宋元之际) 詹肇熙,讳三五郎,字东潞公,号维明. 大公23世孙. 乌石山乡支祖 : (明) 詹宗荣,号大三. 肇熙公之5世孙. 乌石山乡入台祖 : 詹纯义,号其腾. 肇熙公18世孙. 注 : 此谱之41至82页为空白页, 供各派自行填补增加资料. 辈序(学传公派宗荣公起) : 宗孔文大一 志道衍永春 时来名其显 昭德益前勋 皇朝滋雨露 贤路裕经纶 奕禩遵庭训 天申福自均 兴周崇祖业 振展炳乾坤 博士书香绍 才献喜冠群 章成期世笃 品立迪维勤 运际昌明会 纲常万载循. 辈序(敦仁公派) : 敦睦启良谟 和谦希忍性 台衡范礼光 鼎甲赓诗咏 一贯继先承 千秋锡永盛 时宏资俊彦 英伟淑端正 禧嘉呈霭瑞 儒守贵怀珍 保国忠存策 传家孝作新 窗檠宜勉曰 单瓢庆吉辰 吾老子应少 禄荣须及亲. 注 : 敦仁公派下之 "鼎"字 与学传公派下之"宗" 字为同辈.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曾氏族谱

始祖:曾贵徕,曾肇珠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竹北乡等地.

族谱页数:981

浏览量:0

曾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竹北乡等地.
原书: 写本, [1982?]. [9]叶 : 世系表. 始祖 : 曾贵徕. 台湾始迁祖 : 曾肇珠曾肇玉曾肇珍.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竹北乡等地.
查看详情
戴氏族谱

始祖:黄景助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族谱页数:901

编修人:戴根灶

浏览量:0

[戴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70[1981]记事. 2册. 始祖 : 黄景助黄景典黄景猛(清)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查看详情
徐氏族谱

始祖:徐若木,徐穉,徐鹤龄,徐文盛,徐胜堡,徐立鹏,徐翔鹏,徐道鹏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等地.

族谱页数:281

编修人:徐胜一,徐元强

浏览量:0

新庄子东海堂徐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新丰乡等地.
原书: 台北市 : 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民国90[2001]初版(文盛彩艺事业). 1册(280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若木. 伯益次子. 封于徐,后以国为氏. 远祖 : (东汉) 徐穉,字孺子. 居南昌. 江西石城开基祖 : (宋末) 徐鹤龄,字二十九郎. 子融公之子. 广东陆丰始祖 : 徐文盛,号叶茂. 自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入粤. 陆丰三溪祖(一世) : (明) 徐胜堡. 文盛公第四子. 入台祖(12世) : (清) 徐立鹏 ; 与长兄徐瑞鹏 ; 及堂兄徐坤鹏 ; 徐翔鹏 ; 徐道鹏. 乾隆初自广东惠州府陆丰县徙台,居新竹新丰乡. 立鹏公下三子 : 徐熙拱 ; 徐熙嘉 ; 徐熙麟. 熙拱公下二子 : 徐国桢(大房祖) ; 徐国懋(三房祖). 熙嘉公下二子 : 徐国财(止) ; 徐国宝(四房祖). 熙麟公下一子 : 徐国栋(二房祖). 字辈 : 鹏熙国聪庆 荣元胜杰昌 宗祧衍新竹 永霑祖德光. 散居地 : 台湾新竹县新丰乡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查看详情
苏氏族谱

始祖:苏刘义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族谱页数:918

编修人:苏肇仪

浏览量:0

苏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原书: 写本,1963年 始祖: 苏刘义 散居地: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查看详情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在台湾有什么样的意义?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在台湾有什么样的意义?
12日下午我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强调: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根本‍‍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感谢祖国这么些年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让我们能够有底气地说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文化方面早已建立起深厚的联系,犹如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这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在香文化上也是如此。品香在古代是与挂画、品茶、插花并列的四种闲雅之事。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香文化由大陆传入台湾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的台湾香道。香在台湾不仅是礼佛之供养,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香道”之风在台湾悄然兴起,品香更是成为时下都市白领的新宠。台湾春节有一个经久不衰的民俗——“抢头香”,除夕夜除了家家户户拜祖先、围炉吃团圆饭、发红包外,各大庙宇是最热闹的地方。全台湾的庙宇(道教,佛教等)据统计总共有2万多间,台湾拜拜烧香习俗盛行,庙宇随处可见。特别是除夕这天,夜里就会有很多抢头香的信众...
未解之谜:台湾为何会有海底神殿及金字塔?
未解之谜:台湾为何会有海底神殿及金字塔?
金字塔多发现在外国,如埃及等,然而最近在亚洲竟然也发现了金字塔还有神秘的神殿,这次事件的发生地:台湾宜兰北方海底!距宜兰只有六十海哩,据考古学家称这金字塔及神殿剧今有一万五千年。虽然海底看到的人头雕像,经历了多年的岁月,但这文化雕像的脸孔和五官还是能看得特别清楚的。而且头像旁边居然还发现了象形文字。经过学者专家长达八年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海底古城可能是一万五千年前,琉球群岛与还连在一起时的古文明,后来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而突然沉入海底消失。网络配图根据由木村政昭教授领衔的琉球大学海底调查队的最新报告,整个石垣岛的东南至东西方延岸的海底,最近二年又陆续发现各种不同的石砌建筑、柱穴、灵石、人头雕像、拱门及几合图形的海龟等,甚至最近也发现了雕刻在石墙上的“象形文字”。木村教授指出,他确信该海底遗迹是古文明的遗物。木村教授很有自信地断言:“由于冲绳周边海底考古学的研究,将会让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见...
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个人。施琅像“施琅大将军”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清朝的皇帝康熙平定台湾的历史事件当做背景,详细的解释了施琅大将军一举成功的统一了台湾,收复台湾的过程。《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以清朝的雄厚历史事实作为了真实的背景,讲述了爱国主义,和大量的爱国人民,爱国将领施琅,老当益壮的平定台湾的艰苦过程。也侧面的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的人民。大陆和台湾的人民,对着祖国统一,和平发展的强烈向往,还有不可磨灭的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但是电视剧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中,有一些声音是,郑家是收复台湾的唯一的功臣,郑成功的账下能人比比皆是,但是却学习了西...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网络配图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久施琅就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施琅青年时个性极强,常常与脾性相同的郑成功发生冲突。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因反对郑氏“舍水就陆”的战略方针和强征百姓粮饷的做法,与郑氏产生了尖锐的分歧。次年四月,施琅捕杀了手下一名改投郑成功的清兵,郑成功便将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投入牢中。施琅被捕后不久逃脱,藏在副将苏茂家中,并请人从中调停。但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解,反而派人前去刺杀施琅。行刺失败后,郑成功一怒之下竟将施大宣和施显杀了,将施琅逼上了投清之路。降清之后,施琅被授为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1665年...
历史上隋炀帝到底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历史上隋炀帝到底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91;”,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网络配图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由于当时语言不通,又有数千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去台湾的大规模行动。后来,东吴庙阳太守沈莹写了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异物志》书,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指的是台湾;“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战乱连年不断,各个统治集团还无力稳固政权,就更无心顾及一海相隔的台湾了。大陆和台湾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