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6 部族谱
香港·大埔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马氏族谱

始祖:马宣义,马福开,马禄开,马寿开

散居地:广东省,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族谱页数:28

编修人:马道正

浏览量:100

马族谱志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广东省,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原书 : 稿本, 民国65[1976]. 24页. 始祖 : 马宣义. 原籍福建省汀州. 16世祖 : (宋) 马福开 ; 马禄开 ; 马寿开. 大埔碗窑村始迁祖 : 马寿开. 散居地 : 广东省; 及香港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锺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香港

族谱页数:57

编修人:锺瑞发抄

浏览量:100

大埔林村鍾氏族譜 : 1冊(54雙頁), 1955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44[1955]. 1册(54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始祖 : (汉) 锺气 始迁祖 : (清) 锺宁玖 散居地 : 广东省香港新界大埔林村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大埔县 中国, 广东省, 梅县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族谱页数:32

浏览量:100

刘氏族谱荃湾和宜合村. (一)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大埔县 中国, 广东省, 梅县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原书: 抄本影印, 记事至约民国18[1929]. 1册(56页). 远祖 : 刘祥. 原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 入粤祖 : 刘开七. 祥公19世孙. 官广东潮州总府,立业于程乡. 宗祖 : 刘广传. 大埔始祖 : 刘巨江,字寿山. 为广传公第九子. 巨江公下六子 : 刘清秀 ; 刘清纲 ; 刘清林 ; 刘清原(居饶平) ; 刘清桂(居潮阳) ; 刘清昌(居海丰). 散居地 : 广东省大埔县, 梅县; 及香港荃湾等地. 注 : 此谱题名不确定来源. 中国,福建省,宁化县(古汀州府)
查看详情
锺氏族谱

始祖:锺气,锺宁玖

散居地:广东省香港新界大埔林村

族谱页数:57

编修人:锺瑞发抄

浏览量:100

大埔林村鍾氏族譜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广东省香港新界大埔林村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44[1955]. 1册(54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始祖 : (汉) 锺气 始迁祖 : (清) 锺宁玖 散居地 : 广东省香港新界大埔林村
查看详情
马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香港

族谱页数:28

编修人:马道正

浏览量:100

马族谱志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原书 : 稿本, 民国65[1976]. 24页. 始祖 : 马宣义. 原籍福建省汀州. 16世祖 : (宋) 马福开 ; 马禄开 ; 马寿开. 大埔碗窑村始迁祖 : 马寿开. 散居地 : 广东省; 及香港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温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清远县 中国, 广东省, 大埔县 中国, 广东省, 梅县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族谱页数:31

编修人:温伯强譔 ; 温成显跋

浏览量:100

清远温氏族志略
会员免费阅读
现代
中国, 广东省, 清远县 中国, 广东省, 大埔县 中国, 广东省, 梅县 中国, 广东省 香港
原书: [香港 : 出版者不详], 1981记事. 1册(48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始祖 : 温南纲. 梅县大始祖 : 温九郎. 井塘一世祖 : 温肇基.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 清远县, 大浦县, 及香港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香港的名字由来真的与香有关吗?
香港的名字由来真的与香有关吗?
香港,是我国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与澳门隔海相望,与深圳相邻,南边是珠海万山群岛,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之美誉。可能有人会好奇,香港是一座自由港,它名称的第一个字是“香”这个“香”与香料有关系吗?阿族在这里回答你,确实是有关的。据传明朝时期,香港所属的东莞一带沉香种植业即位兴盛,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当地所产的沉香也被叫做莞香、土沉香、白木香等等。这一点从今天的香港仍然保留了许多香树(例如白木香树、莞香树等等)就能看出。品质好的香料当然各地都争抢着要,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便借此成为了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当地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广东沿海图》中香港的标注从万历年间郭棐的《粤大记》附《广东沿海图》上就可以看到,已标有“香港、铁坑、赤柱”等名称。虽然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减少,当地种香业也逐渐衰落,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一直保留...
大埔县
建置沿革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历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饶平县,县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1956年属汕头专区管辖,1965年属梅县地区管辖,1988年属梅州市管辖。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县下辖的镇级行政区域共包括:14个镇1个保护性林区地理地形地貌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境内山脉大多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中部丘陵广布,散布于四周...
岭南文化—墓志买地券—明大埔东涯翁公墓圹志
明大埔东涯翁公墓圹志东涯翁公即翁万达,字仁夫,别号东涯,揭阳举登村(今属汕头市鮀浦人)。明嘉靖五年(1528年)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其墓在大埔县三河镇韩江西岸的凤翔山麓。1957年移坟上山时墓被废。1967年村民在翁墓基下端10多米处建房,挖出圹志铭。翁墓圹志铭为盒龛式,用灰黄色的岩石打制而成。两块石板对合后,用两条铁皮箍紧,其中一块长0.65米、宽0.60米,篆书阴刻:“明故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揭阳东涯翁公圹志”23字。另一块长0.80米、宽0.65米,记述翁万达的生平、政绩。墓葬情况(参见第三章第三节《翁万达墓》条)
岭南文化—纪念建筑—清大埔何如璋墓
清大埔何如璋墓位于大埔县湖潦镇甲溪弓坪山顶。面积30平方米。何如璋(1838~1891年),字子莪,广东大埔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侍读出使日本,首任驻日公使。著有《使东述略》一卷,《管子析疑》36卷。墓坐东向西为三合土构筑,长6米,宽5米。墓堂深3米,宽4.3米。正中为花岗岩墓碑,高0.8米,宽0.45米。碑文分三行,中行书:“清赐进士出身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子莪”;左行书:“诰授通奉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右行书:“钦差出使大臣,督办船政大臣如璋何公墓"。现存尚好。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清大埔吴六奇墓
清大埔吴六奇墓位于大埔县湖寮镇。1961年发现并清理,地面仅存石人、石兽共四对,现竖立在大埔影剧院门前。出土器物有墓志铭一方,鎏金铜冠一个,朝带铜饰四件,腰形玛瑙饰一件,陶明器235件,各种陶俑31件。墓志铭上弧下方,石灰岩,长1.35米、宽0.65米。首端正中篆刻“谕祭”两字,字边阴刻双龙。吴六奇(1607~1665年),广东丰顺人,附南明桂王朱由榔为总兵。顺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攻韶州,他率部迎降有功。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赏赐,“三晋官衔”一品荣封。1985年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