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以下资料,为您匹配到 80 部族谱
民国
台湾·新竹县
清空全部
分类
族谱
地区
全部
姓氏
徐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蕉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族谱页数:64

编修人:徐金德编

浏览量:100

徐氏族谱, 1, 目录 渊源 系统表 传记, 1400-1970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蕉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59[1970]. 1册 : 世系表. 始祖 : 徐樨,字孺子. 居南昌. 宗祖(17世) : 徐邈,字懋功,号世勋. 石城开基祖 : 徐鹤龄,字二十九郎. 出居广州月城县,迁江西石城县. 镇平始祖 : 徐云崖. 渡台祖 : 徐宏珂. 原籍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县). 入台居迁新竹关西镇. 散居地 : 广东省镇平县, 台湾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查看详情
林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平远县 中国, 台湾省, 桃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族谱页数:109

编修人:林锦敏记事

浏览量:100

广东平远林彦英公家谱 [4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平远县 中国, 台湾省, 桃园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5[1976]. 96双叶 : 世系表, 地图. 封面题 : 林彦英公家谱 : 广东平远. 平远始祖 : (元明之际) 林彦英 台湾始迁祖 : (清) 林元政 散居地 : 广东省平远县, 台湾省桃园县, 及新竹县等地.
查看详情
陈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中国, 福建省, 金门县

族谱页数:153

编修人:陈进兴主编

浏览量:100

金门陈坑竹北东势八郎公宗派陈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中国, 福建省, 金门县
原书: 台湾台北 : 国民文化出版社, 民国75[[1986]. 1册(275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始祖 : 陈八郎. 台湾始迁祖 : 陈世栋,讳世直.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 及福建省金门县等地.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始祖:刘巨浪,刘儒俊,刘里益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74

编修人:刘邦武

浏览量:0

刘氏家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0[2001]编. 1册(约72页) : 插图, 世系表. 大埔始祖(1世) : (元) 刘巨浪,字善. 广传公第六子. 居大埔古埜村. 下有二子: 刘孟宽 ; 刘孟仁,字顺德. 入台祖(13世) : (清) 刘儒俊,谥光裕. 明扬公四子. 孟仁公之裔. 自广东大埔渡台,居竹城之南芎林乡. 下有三子: 刘承豪,谥刚义 ; 刘承英 ; 刘承燕. 英, 燕二公无嗣. 派祖(15世) : (清) 刘里益,一名阿别,谥廉毅. 承豪公长子. 下三子: 刘星亮,谥纯守 ; 刘珍亮,谥纯创 ; 刘响亮. 星亮公下三房(17世) : 刘琼禄,谥朴志 ; 刘琼进,谥朴质 ; 刘琼德,谥朴谨. 珍亮公下三房(17世) : 刘琼明,谥朴厚 ; 刘琼炳,谥朴顺 ; 刘琼廷,谥馥兰. 响亮公下四房(17世) : 刘琼发 ; 刘琼卫(或蔚) ; 刘琼达,谥朴思 ; 刘琼增. 字辈(14世起) : 承益英琼忠孝德 世代名荣振家声 富贵源远高纲常 传宗泰运庆祥光.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始祖:刘累,刘巨浪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新竹市关西镇等地.

族谱页数:1154

浏览量:0

[刘氏]万世流芳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新竹市关西镇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乙未[1955]记事. [78]页. 始祖 : 刘累. 支祖 : 刘巨浪.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新竹市关西镇等地.
查看详情
姜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族谱页数:28

编修人:姜澄海抄录

浏览量:100

[姜氏]族谱传流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原书: 写本, 民国40[1951]记事. [46]页. 始祖 : (明) 姜世良 散居地 : 广东省陆丰县, 及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
查看详情
刘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饶平县, 城下乡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族谱页数:65

编修人:刘桂华编修

浏览量:100

刘氏历代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饶平县, 城下乡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原书: 写本, 民国59[1970]. 120页 始祖 : (夏) 刘累 饶平始迁祖 : (元) 刘千伍 散居地 : 广东省饶平县城下乡, 及台湾省新竹县等地 广东饶平县程下乡高头楼
查看详情
黄氏族谱

始祖:黄文义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等地.

族谱页数:1081

编修人:黄哲乡

浏览量:0

黄祭祀公业黄兆庆尝派下系图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等地.
始迁祖: 始迁祖-黄文义 地区: 台湾 年代: 1982年 台湾始迁祖文义,又名国良 台湾省新竹县湖口乡
查看详情
庄氏族谱

始祖:唐叔虞,却至,温九郎,温德兴,温良善,温贵和,温观发,温兆旺,温荣吉,温元进,温森宏,温德贵,温奕标,温展参,温恭信,温文腾,温殿尊,温瑞临,温日千,温标华,温文春

散居地:台湾省苗栗县, 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1233

编修人:庄吴玉图,温万宝

浏览量:0

温姓大族谱 [不分卷]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苗栗县, 新竹县等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84[1995]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周) 唐叔虞. 成王幼弟. 其后受封于河内之温,因以命氏. 受姓祖 : 却至,亦号温季. 食采于温,居太原祁县. 始祖 : ( 宋) 温九郎,讳元旺,字徽,法名少九郎. 铜宝公第九子. 由江西石城县迁福建,居汀州府上杭县. 闽粤宗祖 : (宋) 温德兴,字锡佑,谥万二千三郎 ; 率子温惠庄. 由江西赣州府宁都县上三乡移居福建平和县. 石坑祖 : (明) 温良善,字德林,法名仲四郎. 由上杭移居广东,开基梅县石坑. 派祖 : 温贵和,字用礼,号文坊. 居广东嘉应州五华县. 宜兰渡台祖 : (清) 温观发 ; 与父温和庆. 苗栗祖 : 温兆旺 ; 温荣吉 ; 温元进 ; 温森宏 ; 温德贵. 新竹祖 : 温奕标 ; 温展参 ; 温恭信 ; 温文腾 ; 温殿尊 ; 温瑞临 ; 温日千 ; 温标华. 桃园祖 : 温文春. 散居地 : 台湾省苗栗县, 新竹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太原堂温氏大族谱.
查看详情
童氏族谱

始祖:童子兴,童济贤

散居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福建省武平县万成乡,台湾省-新竹-新竹,新竹县香山乡

族谱页数:12

编修人:童久铭作

浏览量:100

福建省闽西武平县中赤乡童屋雁门郡童氏祖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福建省武平县万成乡,台湾省-新竹-新竹,新竹县香山乡
原书: 稿本, 民国69[1980]记事. [10]面 : 世系表. 武平一世始祖 : (明) 童子兴. 台湾始迁祖 : (民国) 童济贤. 散居地 : 福建省武平县万成乡; 及新竹县香山乡等地. 中赤乡已改名万成乡.
查看详情
张氏族谱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族谱页数:1028

浏览量:0

[张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71[1982]记事. [41]页. 台湾始迁祖 : 张树观讳盏(清)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查看详情
曾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海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族谱页数:13

编修人:曾进松记

浏览量:100

[曾氏]家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海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原书 : 稿本, 民国69[1980]记事. 始祖 : 曾耀莪 散居地: 广东省海丰县, 及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广东海丰
查看详情
曾氏族谱

始祖:曾白寿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峨眉乡富兴村,花莲县吉省安乡玉里镇,苗栗县头份镇,及台东市等地

族谱页数:1125

编修人:曾莲辉

浏览量:0

[曾氏]鲁国堂协春分堂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台湾省新竹县峨眉乡富兴村,花莲县吉省安乡玉里镇,苗栗县头份镇,及台东市等地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2[1983]序. 2册 : 世系表 台湾始迁祖 : (清) 曾白寿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峨眉乡富兴村,花莲县吉安乡玉里镇,苗栗县头份镇,及台东市等地
查看详情
彭氏族谱

始祖:彭延年,彭应鉴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县

族谱页数:25

编修人:彭应鉴补

浏览量:100

大彭得姓之图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县
原书: 稿本, 民国46[1957]记事. [38]面. 珍藏者 : 庄吴图 入粤始祖 : (宋) 彭延年,字舜章,号震峰 台湾始迁祖 : (民国) 彭应鉴 散居地 : 广东省陆丰县, 及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 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等地
查看详情
姜氏族谱

始祖:姜世良

散居地:台湾新竹县芎林乡等地

族谱页数:977

编修人:姜德金

浏览量:0

台湾新竹县芎林乡姜姓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新竹县芎林乡等地
姓氏:姜姓 地区:台湾新竹县芎林乡 始祖:姜世良 族谱名:姜姓族谱 编纂者:姜德金 出版日期:民国46年(1957年)
查看详情
巫氏族谱

始祖:巫阿赞

散居地: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族谱页数:839

浏览量:0

巫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原书: 写本, 民国55[1966]记事. [5]页. 台湾始迁祖 : (清) 巫阿赞.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新竹市等地.
查看详情
潘氏族谱

始祖:潘诒徽,潘良进,潘良福,潘良养,潘松贤,潘庶贤,潘开祯,潘必达,潘光义,潘银湖,潘纲常,潘琴,潘四季,潘振成,潘落生,潘进来,潘朝成,潘捷武,潘裁仔,潘传栽,潘总,潘京,潘子福

散居地:台湾省各地.

族谱页数:201

编修人:潘迺缨

浏览量:0

潘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各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54?[1965?].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注 : 本谱含原籍福建泉州漳州一带之荣阳潘氏衍派, 迁居台湾各支之谱系. 开漳一世祖 : (宋) 潘诒徽,字丕猷. 由泉州归漳州,居龙溪. 福清海坛山一世祖 : 潘聪.号十雄,字斯图. 生八子 : 潘一郎,字天抚(居漳州南靖) ; 潘二郎,字天育(居漳州海澄) ; 潘三郎(未传) ; 潘四郎,字福安(居泉州永宁) ; 潘五郎,字天成(居漳浦县车田) ; 潘六郎 ; 潘七郎 ; 及潘八郎均不详. 潘四郎公生四子 : 潘良进 ; 潘良养 ; 潘良福 ; 及潘尾福(无传). 浮山兠支祖 : 潘良进. 四郎公长子. 居浮山兠, 为上潘. 留山及赤石一世祖 : 潘良福,号洙渏. 四郎公三子. 为下潘. 晋江县永宁始祖 : 潘良养. 四郎公第二子, 为观音亭潘. 子孙析置龙溪, 广东等地. 迁台祖 : 潘松贤 ; 潘庶贤. 祖籍广东省嘉应州梅县西门外五里排, 移居台湾省新竹县新埔镇. 老梅开族始祖 : (清) 潘开祯,号靖. 祖籍福建漳州诏安县五都亲营社, 迁居台北县石门乡老梅村. 石桥始祖(11世) : 潘朝,行一,号荣盛. 迁漳浦县石桥乡. 下传四房 : 潘宫筹,字元记(长房) ; 潘宫算,字亨记(次房) ; 潘公簪,字利记(三房) ; 潘宫箴,字贞记(四房). 石桥大房迁台祖(4世) : (清) 潘必达,字天送,号正道. 初居北投嗄唠别. 子孙析置内湖, 南港, 松山等地. 石桥二房迁台祖(4世) : 潘光义,字宜仰,号正甫. 初居桃园八块厝, 后移居台北唭哩岸. 子孙析置士林, 北投等地. 其他支祖 : 潘银湖 ; 潘纲常 ; 潘琴,字万十郎. 其他迁台祖 : 潘四季,字春亭 ; 潘振成 ; 潘落生 ; 潘进来 ; 潘朝成 ; 潘捷武 ; 潘裁仔 ; 潘传栽 ; 潘总 ; 潘京 ; 潘子福. 其他家系 : 潘孝希(丰原) ; 潘景耀(石码) ; 潘清标(新竹) ; 潘文阵 ; 潘景棋等. 安溪县昭穆 : 汝干以慎克挺伯卿侯公君宗宏启延隆世 乃孝而恭允和孟仲叔季家国猷大廷. 漳浦石桥昭穆 : 英顺开宏运 干光迺以扶 同人为大道 正已是先师. 泉州府同安县仁安里昭穆 : 建钟开能祥 鸿燕羽翼长 盈书遂统绪 棠棣庆联昌. 福建省林森县派乡昭穆 : 孝必文章圣贤家邦 中与则仰书诚. 新竹潘清标家系(13-22世) : 胤侯懋敦淑德弈世士辉. 散居地 : 台湾省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查看详情
叶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族谱页数:23

编修人:叶金土记

浏览量:100

叶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广东省, 陆丰县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竹东镇
原书: 稿本, 民国58[1969]记事. [34]页. 始祖 : (周) 诸梁公,字子高 广东陆丰始祖 : (元明之际) 叶梅友 散居地 : 广东省陆丰县, 及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等地.
查看详情
钟氏族谱

始祖:钟接,钟雪岩,钟相英,钟传英

散居地: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 及新竹县等地.

族谱页数:1346

编修人:钟鸿胪,钟李超

浏览量:0

颖川堂上钟氏族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 及新竹县等地.
原书: 稿本, 民国69[1980]记事. [59]页. 始祖 : 钟接 梅卅始迁祖 : (元) 钟雪岩,讳道恭,号若水 台湾始迁祖 : (清) 钟相英 ; 钟传英 散居地 : 台湾省桃园县中坜市, 及新竹县等地.
查看详情
童氏族谱

散居地:中国, 福建省, 武平县, 万成乡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香山乡

族谱页数:12

编修人:童久铭作

浏览量:100

福建省闽西武平县中赤乡童屋雁门郡童氏祖谱
会员免费阅读
民国
中国, 福建省, 武平县, 万成乡 中国, 台湾省, 新竹县, 香山乡
原书: 稿本, 民国69[1980]记事. [10]面 : 世系表. 武平一世始祖 : (明) 童子兴. 台湾始迁祖 : (民国) 童济贤. 散居地 : 福建省武平县万成乡; 及新竹县香山乡等地. 中赤乡已改名万成乡.
查看详情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在台湾有什么样的意义?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在台湾有什么样的意义?
12日下午我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强调: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根本‍‍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感谢祖国这么些年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让我们能够有底气地说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台湾与大陆在经济文化方面早已建立起深厚的联系,犹如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这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在香文化上也是如此。品香在古代是与挂画、品茶、插花并列的四种闲雅之事。中国古代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香文化由大陆传入台湾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的台湾香道。香在台湾不仅是礼佛之供养,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香道”之风在台湾悄然兴起,品香更是成为时下都市白领的新宠。台湾春节有一个经久不衰的民俗——“抢头香”,除夕夜除了家家户户拜祖先、围炉吃团圆饭、发红包外,各大庙宇是最热闹的地方。全台湾的庙宇(道教,佛教等)据统计总共有2万多间,台湾拜拜烧香习俗盛行,庙宇随处可见。特别是除夕这天,夜里就会有很多抢头香的信众...
未解之谜:台湾为何会有海底神殿及金字塔?
未解之谜:台湾为何会有海底神殿及金字塔?
金字塔多发现在外国,如埃及等,然而最近在亚洲竟然也发现了金字塔还有神秘的神殿,这次事件的发生地:台湾宜兰北方海底!距宜兰只有六十海哩,据考古学家称这金字塔及神殿剧今有一万五千年。虽然海底看到的人头雕像,经历了多年的岁月,但这文化雕像的脸孔和五官还是能看得特别清楚的。而且头像旁边居然还发现了象形文字。经过学者专家长达八年的实地调查,发现该海底古城可能是一万五千年前,琉球群岛与还连在一起时的古文明,后来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变化而突然沉入海底消失。网络配图根据由木村政昭教授领衔的琉球大学海底调查队的最新报告,整个石垣岛的东南至东西方延岸的海底,最近二年又陆续发现各种不同的石砌建筑、柱穴、灵石、人头雕像、拱门及几合图形的海龟等,甚至最近也发现了雕刻在石墙上的“象形文字”。木村教授指出,他确信该海底遗迹是古文明的遗物。木村教授很有自信地断言:“由于冲绳周边海底考古学的研究,将会让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见...
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大将军:收复台湾使大陆台湾重归统一
施琅是我国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一个人,他高龄一举收复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地图上,施琅在人才的使用上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康熙皇帝对他非常的器重。这是一个对着中国,对着历史,对着中国的历史年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功劳的一个人。施琅像“施琅大将军”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清朝的皇帝康熙平定台湾的历史事件当做背景,详细的解释了施琅大将军一举成功的统一了台湾,收复台湾的过程。《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以清朝的雄厚历史事实作为了真实的背景,讲述了爱国主义,和大量的爱国人民,爱国将领施琅,老当益壮的平定台湾的艰苦过程。也侧面的表现出来,我们中国的人民。大陆和台湾的人民,对着祖国统一,和平发展的强烈向往,还有不可磨灭的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但是电视剧也有反对的声音,在《施琅大将军》这部剧中,有一些声音是,郑家是收复台湾的唯一的功臣,郑成功的账下能人比比皆是,但是却学习了西...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水师提督施琅为统一台湾起到了什么样作用?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施琅的名字并不会陌生,他在康熙一朝得到重用,并为台湾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网络配图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由于才干超群,没过多久施琅就成为郑成功最为得力的将领。施琅青年时个性极强,常常与脾性相同的郑成功发生冲突。顺治八年(1651年),施琅因反对郑氏“舍水就陆”的战略方针和强征百姓粮饷的做法,与郑氏产生了尖锐的分歧。次年四月,施琅捕杀了手下一名改投郑成功的清兵,郑成功便将施琅及其父施大宣、其弟施显投入牢中。施琅被捕后不久逃脱,藏在副将苏茂家中,并请人从中调停。但郑成功非但不接受调解,反而派人前去刺杀施琅。行刺失败后,郑成功一怒之下竟将施大宣和施显杀了,将施琅逼上了投清之路。降清之后,施琅被授为同安副将,迁总兵。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1665年...
历史上隋炀帝到底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历史上隋炀帝到底是怎么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91;”,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网络配图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由于当时语言不通,又有数千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去台湾的大规模行动。后来,东吴庙阳太守沈莹写了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异物志》书,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指的是台湾;“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战乱连年不断,各个统治集团还无力稳固政权,就更无心顾及一海相隔的台湾了。大陆和台湾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