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祖 : 温奕标 ; 温展参 ; 温恭信 ; 温文腾 ; 温殿尊 ; 温瑞临 ; 温日千 ; 温标华.
温标华相关文献
华氏温标
历史根据德国科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所写的一篇期刊,他使用三个参考温度来标示他的刻度。将温度计放入由冰、水以及氯化铵所混合而成的盐水中,量得的刻度即为零度,因为这是当时能制造出最低温度的物品。盐水是一种制冷混合物,可以将温度自动维持在华氏零度。第二个刻度是32度,为将温度计放恰好有冰形成于表面的水中所量得的刻度。第三个刻度为96度,为将温度计照含入口中,或夹在腋下时所量得的刻度。华伦海特表示,使用此一刻度,水银约在600度时沸腾。之后,其他科学家观察到水的沸点比冰点约高180度,并决定重新决定华氏温标,使得沸点刚好高于冰点180度。因为这个缘故,人体的正常体温也修正成了98.6度,而不是原来的96度。1970年代以前,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国家多使用华氏温标,20世纪后期,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开始向国际单位制转换,使用摄氏温标替代了华氏温标,到现在,只有美国、开曼群岛、伯利兹等极少数国家和地区仍保...
热力学温标
定义热力学温标可以通过下列过程引入:假设一个可逆热机(如卡诺热机)在高温热源(温度ΘΘ-->1{displaystyleTheta_{1}})和低温热源(温度ΘΘ-->2{displ
摄氏温标
历史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Celsius,1701-1744)将一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规定为0℃,冰点定为100℃,两者间均分成100个刻度,和现行的摄氏温标刚好相反。这么做是为了避免负号的产生。因为瑞典长年低于冰点以下,利用与现在相反的温标可以避免产生负数。直到1744年摄氏温标才被卡尔·林奈修成现行的摄氏温标:冰点定为0℃,沸点定为100℃。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以表彰摄氏的贡献。目前,摄氏温标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温度单位。换算其他常用的温度测量单位还有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华氏温度摄氏温标和华氏温度(°C或°F)两种温标的转换公式为:热力学温度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开尔文(Kelvin,K)两种温标的转换公式为:温度间隔非特异性温度间隔的转换公式:范例摄氏:25°C(77°F;298K)华氏:59°F(15°...
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单位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这个方法。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以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温度的T90值非常接近于温标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为精密,并具有很高的复现性。ITS-90的定义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