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古代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这一称谓主要是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北宋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北宋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主要是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而这十个政权就被称之为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朝的制度,但每个朝代都有许多变化。官方职位经常被废除,制度混乱不堪。法院有六个主管行政的部门,三个主管财政的部门和一个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争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大,所以它经常使用首相和枢密使节。五代十代有许多使者。根据五代徽瑶的记载,使者有30种,如崇正、宣徽、飞龙、汉林、五方。
另外在五代十国,许多官员都是“造”的。其中,五代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官职被废除。主要由三个省、六个行政部、三个财政部、一个军事枢密院组成。这一制度是宋代继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