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寓意是什么
大暑的寓意是什么 导读:

大暑是小暑之后的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的时间大约在中伏前后,在每年农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大暑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古籍中,暑就是热的意思,热之中还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热气尤大”。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高温,有些地区温度甚至能达到40℃以上。大暑时节雷阵雨也较多,很多地区旱、涝、风灾害频繁。雨热同期的天气适合喜温作物的生长。

我国拥有者丰富的文化底蕴,大暑时很多地方有喝伏茶、晒伏姜的习俗,大暑节气炎热潮湿,仙草、莲子汤、酸梅汤等消暑食物非常受欢迎。


...
热点动态
大暑
物候腐草为蠲: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蠲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脚注
74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晒伏姜,喝茯茶,烧伏香,大暑最应该做的三件事
大暑节气到来时,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这个时候人往往困倦乏力,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为了避暑解乏,我国劳动人民也想出了很多办法。晒伏姜伏姜最早来源于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待姜和红糖充分融合后即可食用。对于治疗老寒胃,伤风咳嗽等疾病有奇效。伏姜中有一种姜辣素,它能够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人喝了伏姜之后会感到全身发热,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
251次浏览 查看阅读>>
这里有一份大暑养生秘诀,快收好!
大暑,一年中温度最高,且酷热多雨的时期,暑气逼人再加上湿气很容易趁虚而入,倘若不做好养生,很多人容易生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所以大暑这段时间不仅要做好防晒,养生也不能落下。大暑高温高湿,如果出汗了往往很难蒸发,人体水分又得不到补充,容易导致中暑。所以起居养生是这段时间最需要注意的。要注意减少外出时间,出门时做好避暑工作,同时适当补充水分,体寒的人最好喝热饮。大暑最然天气炎热,但阴气也一同增长,此时最忌贪凉,比如长期呆在空调间里不出门,或者吃太多冷饮和生冷食物,这有可能导致腹痛、呕吐或者腹泻。大暑时饮食应
9672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24节气之大暑|古代人的解暑妙招供你参考
24节气之大暑|古代人的解暑妙招供你参考
24节气之大暑|古代人的解暑妙招供你参考,北京时间7月23日10时50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正式登场。“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带来滚滚热浪的大暑节气正式登场。专家提示说,大暑节气
万历皇帝的"课程表":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
万历皇帝的"课程表":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
万历皇帝的"课程表":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初三日,10岁的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改元万历,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