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冬,是中国节令饮食习俗,一般都是在立冬之后开始补冬,在古代民间还有一句谚语是“立冬补冬,补嘴空”,由此可见补冬是立冬。
在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了,这个时候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也应该进入休养的季节,人们会更加倾向可以驱寒的食物。所以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古人认为在这时进行食补,可补充元气抵御冬天的严寒。饮食上也会以增加热能为主,并且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像是在立冬这天,,一般杀鸡宰鸭或买羊肉,加当归、人参等药物炖食,也有用糯米、龙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杭州人此节习吃馄饨。立冬,闽中又被称为“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
一般补冬是因人而异的,其主要适合年老体弱的人,阳虚的人,易患冬季疾病的人,防止春夏季节患病的人,亚健康人群,注重养身益寿的人,重病后、手术后体质虚弱的病人,慢性病患者。
不过也有人认为在冬至这一天进补,身体最容易吸收,而且天气冷,也不容易上火,所以冬令进补会选择在冬至日开始,药性宜偏于温热养阳,但应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主。特别是在厦、漳、泉、台湾地区,冬至补冬是很重要的。在立冬至日补一下,是为了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调整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以抵御寒冬。在中国民间一般有吃汤圆、吃豆腐、包饺子、喝羊肉汤等不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