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的寓意在古代有纳福的寓意,这和古代民俗文化的发展以及重阳节的起源由来是分不开的。在重阳节这一天往往有登高的习俗,而重阳糕的“糕”和“高”字谐音,和重阳登高以及高升等相辉映,在古籍宋佚名《岁时记》称"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已见对糕之佐料饰物的谐音表达。
其实九月初九重阳糕的糕点食用来源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唐六典·膳部》中,亦有"九月九日麻葛糕"的记载,而明谢肇淛《五杂俎》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民间习俗,于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日作糕之意”。
从古代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略为感知一二,如:
...《都门杂咏·论糕》
中秋才过又重阳,
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粟,
当筵题句傲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