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诗人在舟行驶在江中顺流而下眺望天门山的情景,其中诗中前面两句主要是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这首诗是通过天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出作者初到巴蜀的乐观豪迈的感情,同时也展现出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而这也正好体现出李白在写诗方面的特点,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赏析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总写天山门,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要说上一句是写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而后面两句,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而这首诗都是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虽然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是其意境是比较开阔的,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