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花的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 导读:

梅花的特殊,在于其盛开的季节。其他的花多是在春到来之后,伴随着万物复苏,在树枝抽芽后缓缓盛开。但梅花比春先行,其存在无疑是冬天偶然的某次惊喜。诗人描写梅花的诗词,很多,或夸赞其姿态,或在花香中沉沦,或展现偶然遇见的欣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其一》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
热点动态
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只有梅花是知己
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只有梅花是知己,    自古,梅花就代表着清高,不惧严寒,多数文人都喜欢以梅花自喻。鲁迅先生也不
954次浏览 查看阅读>>
吴文化—吴地风物—梅花糕
吴文化—吴地风物—梅花糕,梅花糕怕是无锡与周边地区特有的一种点心食品,历史悠久,好几十年前就有了。
654次浏览 查看阅读>>
看《红楼梦》,学习自制梅花香饼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复杂的文学巨著之人,居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书中所描绘的明清时期的生活风貌可谓是古代民俗的百科全书。自成书以来海内外于《红楼梦》之研究、注释、评批等可谓汗牛充栋。其中《红楼梦》版本、文学、人物故事、语言、诗词歌赋、历史背景、建筑园林、饮食、器物、服饰、戏曲美学、曹雪芹及曹氏家族、甚至哲学思想等研究不胜其数,并且形成了体量庞大的红学研究成果......细读《红楼梦》中描写明清时期的传统香事还是非常多的。各版本书中出现过的具体香事名词:香珠、香袋儿、香囊、十锦春意香囊、香鼎
28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国古代百俗图】之唐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100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南宋诗人卢钺,诗比人红的“咏梅诗人”!
南宋诗人卢钺,诗比人红的“咏梅诗人”!
说起卢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提到这首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诗比人红的南宋诗人卢梅坡。卢梅坡,南宋诗人,不过具体生卒年、还有生平事迹不详,流传下来的诗作也不多,尽管数量并不是很大,但他的很多作品也是脍炙人口,特别是这首《雪梅.其一》,那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诗意境唯美,诗人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从而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梅花。也让我们品读到了一首与众不同的作品,整首诗看似信手拈来,但是写得很有趣,也是很独
又是一年梅花季,为何古代文人偏爱梅花?
又是一年梅花季,为何古代文人偏爱梅花?
春日已至,又是一年梅花季,一般在惊蛰前后10天是赏梅的最佳时机。梅,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是作为观赏还是果树,都有许多的品种,并且梅花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还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严寒中梅花怒放,而临寒不屈的意志也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美,那么为何古代文人偏爱梅花?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梅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在《诗经·召南·摽有梅》提到“摽有梅,其实七兮”,当然了这个时候的梅,并非大家熟知的梅花,而是梅子,古代的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观赏梅花,大致是从汉朝初期开始,在
”梅妻鹤子“说的是谁?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
”梅妻鹤子“说的是谁?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
”梅妻鹤子“说的是谁?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梅花?,梅花开在冰雪里,在天最寒冷时,传递春消息。梅字,木为春,《说文解字》释“每”,则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风格:既豪迈又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风格:既豪迈又
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风格:既豪迈又香艳,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万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和众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