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体系,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育和发展,宗祠谱牒文化和我国的编年国史、各地方志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文化。
祠堂文化所表达的内涵,其实也就是先民的传统生活中的一种记录形式,它的主体是尊贤、祭祖,是对这种思想精神的思考、理解和信仰的过程,它的范围就是一种有序的、丰富的祠堂文化,它是包容并蓄汇海纳百川,又滋润万物化成一体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宗族世家、同姓地域组织内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历代世家大族宗族文化建设所留的遗存。
它具体上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以地域为标识的。其中谱牒文化里的一些优秀的家训、家乘、家规、家礼等文献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和爱家、爱族、爱国的思想,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生活和行为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教育教养,整齐家风,以至协调社会稳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