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名人
魏姓名人 导读:

  魏毕万,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以赵夙为御,毕万为右,攻灭霍、耿、魏三小国,以魏(今山西芮城)封毕万,为大夫。遂以国名为姓氏,此为魏氏发祥之始。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名人。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魏武侯(?—前370年)汉族,姬姓,魏氏,名击。东周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

  魏惠王,汉族,姬姓,名罃。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

  魏延(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河北晋州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人 [20]  。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侍中(宰相),封郑国公。

  魏源,原名魏远达(1794-1857),改源,字默深,湖南邵阳金潭(今湖南省隆回县)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龚自珍齐名,时称"龚魏"。

...
热点动态
高氏历代名人与安溪大坪村的高氏宗祠
高氏远祖直溯上古炎帝神农氏。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其后姜尚(或据其先祖伯夷之封地吕称吕尚),也就是民间所称姜太公,助周伐纣有功,封于齐国。六传至文公,文公生公子高,其孙奚为齐国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齐桓公命其以祖父名字为姓,于是有高氏《郡望百家姓》云:“高氏望出渤海郡”。渤海为西汉时置郡,在今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以后汉有高洪任渤海太守,子孙蕃衍,成为望族故云。《广韵》云“望出渤海、渔阳(战国时燕始置郡,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辽东(战国时燕设郡,秦汉沿袭,相当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地区)、广陵(东汉时置郡,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河南(汉代置郡,相当今河南洛阳市一带)”,表明高氏自渤海湾向国内各地的发展。到汉代,高氏已是国内常见姓氏之一。历史上高氏名人众多,如:东魏渤海蓓(今河北景县)人高欢(496—547),掌魏兵权,称大丞相,执东魏政十六年。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齐帝,追尊...
7441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华姓氏变迁:改姓·赐姓·贬姓
中国人十分重视姓氏。中国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是一种非常稳固的文化现象,祖先留下的姓氏,无论美与不美,子孙必须世代相传,不得随意改变。“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是中国人的家族血缘情结。但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特别是政治因素的变化,促使某些姓氏的变动。这些变动对于整个姓氏系统而言,仍然是个别的、局部的,有的是暂时的,却又是普遍的、经常发生的。改姓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有的有姓、有的没有姓。在中华民族大融合中,许多少数民族改用汉姓,或依照汉族习惯新创自己的姓氏。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拓跋氏、慕容氏、贺兰氏等都改用了汉姓。据《魏晋·官氏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二十年(497)颁诏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天下第一姓),同时把113...
324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潮汕文化—姓氏趣谈—历尽坎坷荣辱的潮汕魏氏
纵观潮汕魏氏,有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是来源比较单一,不像其他姓氏那样错综复杂,所以理顺起来比较容易。再一个就是自入潮以来,历尽坎坷与荣辱,而且跟潮汕历史息息相关。魏杞辞官来潮落籍魏氏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15公子高。其先居四川蒲江县,后落籍江西太平里乌龙湾。由台湾文献委员会编的《百家姓考勤》一书云:“广东的魏氏则来自江西,其南迁迟至宋代末年,广东魏氏不像其他姓氏一样,自福建迁来。”此说不完全正确。不错,南方魏氏大部分源出江西,潮汕魏氏也一样。但是,潮汕魏氏的主流,也大部分是迁自福建莆田,潮汕魏氏始祖魏杞,宋末自京城临安移居莆田。魏杞生有4子,次子魏廷壁字景玉,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进士。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任潮州通判。其时已近宋元易代之秋,魏杞辞官来潮,与次子同住。后病逝潮州。魏廷壁通判任满,因元兵大举入侵,无法携眷同行,故将家眷寄居潮州,初居府学前。魏廷壁回莆田葬母后再回潮...
8988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国历史上魏姓名人功名显赫才华横溢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采,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魏姓光彩的起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裔万仕晋,封于魏,至双绛舒,代为晋卿,后分晋为诸候,称王,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钜鹿,任城。”由此可见,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来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到晋国做了官,食采于“魏”这个地方,他的历代子孙并且都是晋国的高官,后来权势日隆,到了魏斯的时候,乾脆与韩、赵两家同时瓜分晋国,自成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野,就在此时。战国时代,魏国并被列为“七雄”之一,他们当时叱咤一时,不难想见。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因此,魏姓的最初...
6912次浏览 查看阅读>>
传说中隔壁老王竟然是这个姓氏的后裔!
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姞、姚。大家可以看出这上古八大姓的徬首都是女,上古八大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当时的人都是从母居,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当时是由母系维持的社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走出了母系社会,慢慢有了氏,在周朝时,武王姬发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例如吴国(姬姓吴氏→吴氏→吴姓)魏国(姬姓魏氏→魏氏→魏姓),慢慢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在战国之前,姓氏是分开的,姓是祖传的,而氏可以自己起,国名地名甚至官名都可以为氏。例如秦始皇嬴政,赢姓赵氏,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做“赵政”。下面我们说说现在主要的姓氏和上古八大姓的关系。王姓隔壁的老王,王姓就是由姬姓直接衍生出来的。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
297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孝仪纯皇后子女有哪些?令妃为乾隆生了几个子女
孝仪纯皇后子女有哪些?令妃为乾隆生了几个子女
孝仪纯皇后子女有哪些?令妃为乾隆生了几个子女?令妃子女结局是什么?孝仪纯皇后简介: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本姓魏,汉军正黄旗人,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四年入宫,乾隆十年,初封令贵人;同年,晋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六十年八月十二日,追谥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并禅让于嘉庆。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儿子:皇十四子永璐(1757年-1760年),乾隆帝第十四子,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魏氏。幼殇,未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时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三月十八日...
魏襄王魏嗣生平简介魏国国君魏嗣是怎么死的?
魏襄王魏嗣生平简介魏国国君魏嗣是怎么死的?
导读: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魏惠王之子。魏襄王元年(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前296年魏襄王薨,子昭王立。西晋太康二年(279年),汲郡人不准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年),其父魏罃逝世,嗣位魏王,史称魏襄王。襄王元年(前318年),各国在不断受挫后醒悟,重提苏秦倡议,但早已瓦解的南北合纵,由楚怀王芈槐担任盟主,集结赵、魏、韩、燕、齐四国共同攻击秦国。齐国採用田文谋略,答应出兵,却命远征军行动愈加迟缓。五国联军抵达函谷关却不同心,各国皆欲保实力,既不敢也不愿先攻。数天后,秦国守将赢疾出奇兵切断楚国粮道,楚军因乏食先撤,其他四国亦随之撤军。襄王二年(前317年),在宰相张仪建议下,宣布煺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辞去宰相职务,返回秦国。襄王五年(前314年),秦...
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格局太小
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格局太小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齐威王:“齐国有宝贝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很不礼貌的。齐国乃堂堂东方大国,疆域广大,怎么会没有宝贝呢?但魏惠王不知趣地炫耀说:“我们国家这样小,也还有直径一寸却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子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见魏惠王如此拎不清,齐威王只得无奈地说:“我对宝物的看法与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来犯,泗水之滨十二国的诸侯都来朝见;我有个叫盼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向东越过黄河;我有个叫黔夫的大臣镇守徐州,燕国和赵国的百姓慕名去追随他的有...
晋国韩氏是怎么崛起的?晋国又是怎么被灭的?
晋国韩氏是怎么崛起的?晋国又是怎么被灭的?
晋国曾经很强大,但是最后却被异性所灭。韩国就是从晋国分出去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韩国这个国力不是很强盛的国家,是怎么开始兴起的。晋国所处位置在山西多盆地,不像中部多平原,占领一个盆地就可以和另外一个盆地对抗。晋献公即位后,对同姓势力的削减导致异姓势力增加,重耳回国后,只能重用异性的士大夫。晋国中后期开始,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就是异性公族开始崛起,晋国卿大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是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还主要包括两大家族郤和栾。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地盘,一直在互相攻打。智氏家族在战争中不幸,土地被韩赵魏瓜分。这一事件就是传说中的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派使者去见周天子,要求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这个时候不承认也没有用。晋献公时期以后,晋国同姓公族的势力得到削减,与此增强的就是异姓贵族的势力了。韩氏为代表的一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韩氏的先族是一个叫韩厥的人开始走向政治舞台,他开始也...
【阿族说帝王】我国少数民族皇帝为什么喜欢改名?改的最多的为什么是刘、李两姓?
【阿族说帝王】我国少数民族皇帝为什么喜欢改名?改的最多的为什么是刘、李两姓?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还有不少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譬如五胡乱华时北方各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燕、南燕、南凉等),北朝中的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唐末五代时的后唐、后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领袖在入主中原、称帝建国前后,大都做了一件事——改姓。譬如十六国中前赵(汉赵)的建立者刘渊是匈奴人,使用刘姓。胡夏建立者赫连勃勃是匈奴人,祖上也用刘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人,改姓元。五代后唐皇帝李克用是沙陀人,使用李姓。公元951年正月,后汉大将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同年2月24日,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不服郭威,也在河东太原称帝,沿用后汉乾祐年号,建立北汉。刘知远、刘崇兄弟和李克用一样也是沙陀人,改姓刘。在他们之后,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使用李姓。连辽国皇室,最早也被大唐赐姓李。谁强就服谁不难发现,但凡想在中原地区实施长久统治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