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主要是为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我国古代没有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的节日,但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对于植树造林就是比较重视的,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就已经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主要就是负责全国的林业的事物。可以说在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重要的植树的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下令在道旁植树作荫蔽之用,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河挖渠,诏令民间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就赏细绢一匹。宋太祖则根据植树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并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率领百姓植树有功的官吏,可晋升一级。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种桑、枣二十株,或根据土地情况栽种榆、柳等代替。同时严饬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审报不实,按律治罪。明清时期,植树规模也是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古代虽然没有植树节,但是历朝历代对于植树都是比较重视的,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很好的植树造林的传统。最初的植树节确定于4月5日清明节,而后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