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其实在远古母系氏族的时期就已经开始有姓了,但是跟母亲的新,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姓名的“姓”就是由女字旁和“生”字旁组成,在夏、商、周时代的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在古代宋朝时期就已经有百家姓相关的文字作品记录姓氏的数量情况,从目前现有的姓氏百科大全来看,早就已经超过了几百个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