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 导读: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热点动态
汉字的故事_有趣的汉字故事
汉字简介: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起源史漫长,初步成熟定型的汉字系统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刻符、及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骨刻文、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亿人【5000万外国人(日本韩国...
298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族谱网带您去看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常州雪堰镇阖闾城遗址
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雪堰镇城里村与无锡市胡埭镇湖山村之间,为春秋时期城池遗址,是扼守太湖北部的军事站略要地。该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时间。城址呈长方形,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东城较小,在无锡境内;西城较大,大部分在武进境内。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发现陆门和水门、大型建筑群、护城河等遗迹。西城遗有练兵场和点将台,一土墩传为兵器库遗址。城东北胥山传为伍子胥屯兵处。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曲折纹、回纹、菱形填线纹等几何形残陶片。为研究春秋晚期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自太伯三让王位南奔于此,创立勾吴部落,至公元前473年夫差失国...
8237次浏览 查看阅读>>
小河公主是谁古尸小河公主居然是混血儿
近几年来小河公主这个名字十分的响亮,人们对她有着很大的兴趣,而她的微笑和身上所蕴含的秘密更让人们好奇不已,从这个名字来看似乎她是某个国家的公主,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那么小河公主是谁呢?小河公主图片关于小河公主是谁这个问题,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她确实的身份,她是在2003年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在新疆地区的小河遗址上发现的,当时这具女性干尸带给人们很多的震撼,经过研究之后,考古学家们再次被震惊了,因为她居然是四千多年前的楼兰姑娘,最让人惊讶的是,尽管时间已经如此的久远,但是这具干尸的保存却十分完好,就连面部的表情都十分清楚,甚至可以看见她浓密的眼睫毛,于是人们纷纷被她出色的容貌和保存的完好性所震撼了,因为她是在小河遗址上被人们发现的,这才为她取名叫小河公主。尽管她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十分的遥远,而且资料并不充足,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研究小河公主的身份,在2005年的时候人们根据她的骨骼基因发现,她的...
3374次浏览 查看阅读>>
解析玉雕双面人头像背后24个少女人头之谜
石峁古城遗址坐落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的一片低山丘陵上,占地面积达43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故宫的大小,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所建规模最大的城址,也是当时中国北方文化圈的中心聚落。网络配图1976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新第一次走进石峁,未及对遗址本身仔细调查,就在高家堡镇的废品收购站里见到了成筐的玉器。这些玉器绝大部分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玉雕双面人头像”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件。这块高45厘米的玉雕,两面都刻着一只橄榄形的大眼睛,一侧的鹰钩鼻、微开着的嘴、脑后突出的一只耳和头顶的椭圆发髻,记录了当时人的长相和发饰。在外城东门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倒塌的墙体和堆积中还发现了玉铲和玉璜,其中一块玉铲是平嵌在石块与石块的错缝之间。而当地百姓中一直都有传言“墙里有玉”,甚至自行过来找玉,更是印证了石砌墙体内曾埋有大量玉器的现象。邵晶解释说,这些玉块可能是当时修建城墙时奠基...
2417次浏览 查看阅读>>
【族谱知识】何为宗祠
宗祠,也称祠堂、宗庙、家庙,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被视为血缘崇拜的圣殿。人类对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早在氏族社会已经盛行,在殷墟遗址中,就发现有祭祀墓主而建造的享堂。殷商时期,同姓者有共同的“宗庙”,同宗者有共同的“祖庙”,同族者有共同的“祢庙”。到周代,由于宗法制度的确立,庙制逐步完备。据《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这里所说的“七庙、五庙、三庙、一庙”,是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可在宗庙中分别设制和祭祀七代、五代、三代、一代以上祖先的亡灵。庶民不设宗庙,在寝堂中祭祀祖先,宗庙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尤其是帝王的宗庙(也称太庙),不仅是宗族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宗庙社稷”的存毁往往成为一个朝代、政权兴亡更替的代名词。民间的祠堂,是西汉时才发达起来。秦汉...
498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红山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来源于什么地方
红山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来源于什么地方
生活在西拉木伦河两岸的红山文化部落集团,过着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生活,已经发现了较多氏族居住营地的遗址。大凌河上游牤牛河北岸的敖汉旗河福营子村,有一处红山文化的氏族部落,两条保存较好的壕沟将部落遗址分别围成紧邻的两个部分,即两个氏族。其中东南部的壕沟周长600余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在壕沟的东南边留有一处供人出入的通道口;西北部的氏族,壕沟只有三边,包围的居住营地面积较小,另一边即为东南部氏族壕沟的一段。这个红山文化部落营地的发现,提供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氏族部落的规模和防卫性壕沟的实例,可以看出这种
三星堆为什么不能挖掘难道真的外星人有关吗
三星堆为什么不能挖掘难道真的外星人有关吗
还不知道:三星堆为什么不能挖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考古中,发现了诸多大型的先秦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史。要知道,一直以来国人都以中原自居,认为中原才是文明的起源地,其他地方不是蛮夷就是蛮荒。现代考古发现,中原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之一,而不是唯一。因为先后发现了距今超过五千年的大型遗址,如太湖流域的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红山遗址以及长江中上游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在世人看来,这似乎只是一个与殷商遗址同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址,其实不然,三星堆遗址的历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二里头文化: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西西安、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南至湖北北部,东至开封、兰考一带地区。二里头文化,既包含了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又包括了二里头遗址之外具有二里头遗址文化特征的上百处遗址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研究对象。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夏文化探索的肇始期。学术界开始把夏史的重建寄托在新兴的近现代考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楚国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姓。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江氏总会”一直与我县的“江氏宗亲会”保持联系,并捐资在大林乡修建了沿淮小学和江氏祠堂。遗址内西北有一高台,高8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古江亭遗址。江亭在西汉时犹存。《后汉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有着怎样的居住习惯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有着怎样的居住习惯
旧石器时代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的原因,发现的遗址可谓寥寥。新石器时代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000一前2000年,此时人类生活的遗迹逐渐增多,目前已发现的遗址大概有一千多处,几乎遍布于全国各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遗址看到当时人类生活的片断,把它们串连起来,就形成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展的轨迹。人类终于走出了原始的洞穴和巢居的居住形式,显露出自己建造房屋的端倪。1.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民居遗址石黄河一直都被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奔腾的文化巨流中,翻涌着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的波涛。当时的社会生产形态,已由原始的渔猎和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北有大槐树,南有瓦屑坝瓦屑坝村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古渡遗址,却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安徽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翻开历史,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600多年,年间久远,移民后裔早已不晓得祖先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口口相传,瓦屑坝被牢记住了,祖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