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寒食节的时候才会吃的一种食品,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清明团至今已经流传2000多年,关于清明团的来源有二。
第一个流传比较广泛,是在太平天国时期,传说在一年清明节的时候,忠王李秀成的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然后遇到正在耕田的农民,这位农民上前帮忙,将其化装成农民的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才得已暂时逃避,陈太平跟着农民回到家后,农民用艾草加糯米粉做成又香又糯的青团,陈太平吃了青团之后顺利逃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于是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就流传开了。
第二个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割肉奉君”,然后就将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也不能炊烟烹食,只能吃冷食,所以当时的人们研究制作出了青团,他们纷纷事先将做好的青团准备好,等寒食节当天拿出来食用,这既没有违反规定,又能补充一天的能量,而且不会感到饥饿。然后各地传开纷纷吃起了青团,后来寒食跟清明节连在一起,吃青团也就成了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了。
青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最初的青团是当作祭品的,后来作为祭品的功能渐渐淡化,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