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一千余年,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宋代,清朝时期,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腊八粥的来历与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同时纪念佛祖在这一天悟道成佛,就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有的寺院会在腊八这一天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这一传统后来逐渐传播到民间,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