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也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时期的改火旧习,而禁火节又转化为寒食节,其是有相关的传说的记载的。
根据史籍的记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相传在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所以晋文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关于寒食节是起源于介子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而后在一些典籍当中也陆续出现,如《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等。
在历史上,寒食节和清明节两者的日子比较相近,所以久而久之,这两个就合为一个节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中提到:“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