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
清明杜牧 导读: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清明节在春雨中的所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刚好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行走的过程中,刚好遇上了雨。而清明虽然是一个适合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但是气候也很容易发生变化,时常会赶上“闹天气”。而诗人杜牧刚好就是遇上了这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一词来形容清明时节的雨,说明这个雨是比较细的,是细雨,而这个正好是春雨的特色,因此描写出了春雨的意境,以及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下面一句中的“行人”其实是指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而“欲断魂”主要描写的时候诗人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佳节,本身就有心事,再加上突然下起细雨,对于诗人来说愁绪就上来了。


因为想要躲雨,所以就向他人问路,虽然在第三句的时候,没有明确指出是向谁问路,但是在第四句中就巧妙地回答了第三句的问题,这也表现出了诗人手法的高超。这整首小诗,一个难的字都没有,也没有用到什么典故,整篇都是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景象也是表达的非常清新、生动。


这首诗数句可知,尤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广为流传,在江南一带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不过关于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历来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的,但是在众多说法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


...
热点动态
杜牧
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杜牧画像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
3190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节过后的寒食节有哪些由来传说?你听说过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吗?
说起清明节,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扫墓与寒食。扫墓是为了祭拜先人,寒食则是在这一天只吃冷食,不吃热食,就是要禁烟火,不做饭。严格来说,寒食节跟清明节并不是同一个节日,也不在同一天,但因为只差了没几天,两个节日又都有“祭拜先人”的意思在,慢慢就混为一谈。关于寒食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这个介子推到底是什么人?“割股奉君”跟寒食节又有什么关系呢?割股奉君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称他为介子。所以他的姓氏是介,名子推。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
208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
简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典籍记载《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
1047次浏览 查看阅读>>
古诗词中的清明:杜牧《清明》最脍炙人口
古诗词中的清明:杜牧《清明》最脍炙人口,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
927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清明节为什么要拔河?历史上第一次拔河原来是在清明节!
清明节为什么要拔河?历史上第一次拔河原来是在清明节!
拔河是清明节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拔河最早名叫“牵钩”、“钩强”,相传春秋时楚国和越国水军交战时,鲁班为楚国设计了一种名叫“钩强”的兵器,用于阻挡和钩住敌船。使用阻和钩需要士兵有很强的力量。因此钩强对拉就成为重要的军事训练内容。到了南北朝时,原本用于水战的牵钩在民间流传开来,特别是在多水的南方,渔民们把“钩强”改造成带有“挽子”的篙作为驾船的工具。而钩强对拉也从军事训练变成民间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时,民间就会组织“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蔑子做的缆绳来较量。唐朝时,这种游戏正式改名“拔河”,并成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阿族说时令】春节祭祖和清明上坟有何不同?
扫墓和上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活动,时间一般在忌日、清明节、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一。大年初一上坟祭祖的习俗,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这种祭祀先人的活动从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在商代正式成为制度。在商朝人看来,家中的先人离世后,也能在天之灵能够看见后代祖孙的生活,所以要祭祀祖先,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能够庇护子孙,消除灾难。这一祭祀观念也一直影响着后人,秦汉时期,祭祀祖先已经成为了具有普遍性不可缺少的礼仪活动,加上官方的推崇,便自上而下的盛行起来。大年初一祭祖跟清明节上坟是有差别的。在古代,春节(新年)祭祖
描写清明节的20首古诗,你都知道哪些?
描写清明节的20首古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时节。人们在前往陵园墓地祭扫时不仅会献上鲜花、摆上供品,还会写下文字来抒发思念缅怀之情。千百年来,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明节诗句。阿族精心挑选了20首,大家在祭拜先人之余,也可与家中孩童一起念诵,体会清明之情,古诗之美。《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
解密唐朝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在哪里?
解密唐朝牧童遥指的“杏花村”在哪里?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却众说纷纭,或说在山西的汾阳,或说在湖北黄州,或说在安徽的贵池。那么,杜牧的《清明》所指杏花村究竟是现今何处呢?第一种说法是:今山西汾阳县杏花村。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着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宋延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因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