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清明节在春雨中的所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天刚好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行走的过程中,刚好遇上了雨。而清明虽然是一个适合出门踏青游玩的日子,但是气候也很容易发生变化,时常会赶上“闹天气”。而诗人杜牧刚好就是遇上了这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一词来形容清明时节的雨,说明这个雨是比较细的,是细雨,而这个正好是春雨的特色,因此描写出了春雨的意境,以及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下面一句中的“行人”其实是指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而“欲断魂”主要描写的时候诗人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事情,因为在这个佳节,本身就有心事,再加上突然下起细雨,对于诗人来说愁绪就上来了。
因为想要躲雨,所以就向他人问路,虽然在第三句的时候,没有明确指出是向谁问路,但是在第四句中就巧妙地回答了第三句的问题,这也表现出了诗人手法的高超。这整首小诗,一个难的字都没有,也没有用到什么典故,整篇都是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景象也是表达的非常清新、生动。
这首诗数句可知,尤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广为流传,在江南一带可谓是家喻户晓。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杜牧为池州刺史,不过关于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历来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的,但是在众多说法中,以池州说最为可信。池州贵池西郊,有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