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导读:

彗星,俗名扫帚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人们已经发现的彗星有1600多颗,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却很少,用望远镜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颗。彗星是太阳系中质量较小的天体,其中最大最容易观测的要算哈雷彗星了。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

...
文史图集精选
彗星
彗星
命名和语源彗星以其拖着的长尾巴而得名,“彗”的本意就是帚。《说文》纪载:“彗,埽竹也。”。中国古人把彗星叫做“星孛”,《春秋》记载,鲁文公14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中国《晋书·天文志》载有:“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或经天。彗星本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准确的描述了彗星的形态。西方语言中的“彗星”一词(如法语:comète;德语:Komet;英语:comet,古英文:
迷踪彗星
迷踪彗星
失踪的原因有一些原因会造成彗星的失踪,使天文学家不能持续的再观测。首先,彗星轨道可能与大行星,像是木星,产生交互作用,而受到摄动。其次,一些非重力的因素,会改变彗星通过近日点的时刻。或者,彗星与行星的交互作用使得彗星的轨道远离了地球而不能看见;或是将它们抛出了太阳系,相信D/1770L1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如一些彗星周期性的接受"爆发"或亮度上的闪烁,它可能在本质上是颗暗淡的彗星,但因爆发而被发现,然后就失去踪迹了。5D/布罗森,在1879年出现,之后就失踪了。彗星也会因为挥发而行踪不明。最终,大部分的
大彗星
大彗星
大彗星的定义大彗星的定义很明显是相当主观的,但无论如何,能够被称为大彗星的一定是亮到不用刻意去寻找,以肉眼就能直接看到它;并且不属于天文社团的一般人也都知道他的名字。对多数人来说,不管怎样,大彗星很单纯的就是一种美丽的景象。什么使得彗星如此亮?大多数的彗星都不能亮到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程度,它们在进入内太阳系后,除了天文学家之外,也没有人看过它们。然而,偶尔的,有些彗星能达到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亮度,但能亮到比最亮的恒星还要亮的则真的很罕见。影响彗星亮度的主要因素至少有下列三个:核心的大小和活动彗核的尺寸从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轨道计算哈雷是第一颗被确认的周期彗星。文艺复兴之前,多数哲学家认定彗星的本质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扰动,如亚里斯多德所论述的。第谷在1577年推翻这种想法,他以视差的测量显示彗星必须比月球更远。许多人依然不认同彗星轨道是绕着太阳,并且假定它们在太阳系内的路径是遵循直线行进的。1687年,艾萨克·牛顿发表了它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介绍引力和运动的规律。虽然他怀疑在1680年和1681年相继出现的两颗彗星是掠过太阳之前和之后的彗星(1680年大彗星,后来发现他是正确的,),但因为他的工作还未完成,因此未将彗
克鲁兹族彗星
克鲁兹族彗星
历史记载画家笔下的1843年大彗星,地点为澳洲塔斯曼尼亚1680年出现的大彗星是首颗有记录的掠日彗星,其近日点距离太阳中心为1.3个太阳半径,离太阳表面仅20万公里(0.0013天文单位),相等于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一半。如果观测者在该彗星表面,太阳在空中的角度将会超过80°,在面积及光度方面将比地球大27,000倍,每平方米接收37MW的巨大功率。一众天文学家包括爱德蒙·哈雷在内,指出该颗彗星为1106年出现的掠日大彗星之回归。在163年后,即1843年,再有壮观的大彗星出现,而且也是掠日的,不少天文学家
休梅克-利维9号彗星
休梅克-利维9号彗星
发现1993年3月24日晚,当时休梅克夫妇及利维正在研究及观测近地天体,却无意中发现了这颗彗星,并把原来的计划改为观测这颗彗星。该发现于3月27日的IAU第5725号通告中公布,其后,不少观测者均在他们在3月24日前拍得的照片中找到那颗彗星。凭著多张照片提供的线索,发现SL9彗星的活动并不寻常,人们发现它拥有多个内核,其总长度达50角秒,以及达10角秒宽。天文电报局的马斯登(BrianMarsden)注意到,SL9彗星在角度上,距离木星仅4°,最初认为这是投射效应,但后来从它们的视觉运动上看到,SL9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