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其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实糅杂了很多种民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史料以及考证,在上古时代的时候,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另外重阳节又被称之为登高节,所以重阳节登高也算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是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的风俗。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而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此外在古代,重阳节还有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