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是春节的传统。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中华人民也被称为龙的传人。据传说,龙象征着祥瑞,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因此人们在春节是就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狮子在中国文化中也是祥瑞之兽,舞狮也能够带来好运。一般在春节到元宵节之间,许多地区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不光是春节期间,在一年中每逢有喜庆之事时也会请舞龙舞狮团队来助兴。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不过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舞狮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此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南北朝开始流行,在唐朝时期已经盛行与宫廷、军旅、民间。舞狮分为南北两派,分别是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这种狮子外形与真狮更为相似。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