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读作sǎn zi,又称食馓、捻具、寒具、麻物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古汉语的“馓”,即今天之“焖大米”,与“馓子”的“馓”是两码事。今天所谓“馓子”应为古代粟特人或元代以后回回从西域带来的。试比较“馓子”:阿拉伯语“san aibnih”,土耳其语“San-oğul”,哈萨克语“Seiqır”,吉尔吉斯语“San-uulu”。其首音“san-”正好与汉语“焖大米”的“馓”相同,故以“馓”音译之。由此亦可知,“馓子”应为西域一带引入食品。其进入中原后,因其形制与“麻花”相近,故民间将其归为“麻花”的一种,称“馓子麻花”,简称“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