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礼的解释有两个,一是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二是祭祀或祭奠用的礼品。
祭礼古已有之,《礼记·檀弓上》:“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馀也。”《墨子·公孟》:“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历史传统,我国古代存在很多祭祀礼仪。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
礿:春祭名,古代宗庙四时祭之首;禘:夏祭名;尝:秋祭名;烝:冬祭名。
旅:旅祭通过向神灵陈述祭祀的情由或目的,以求神灵满足祭者的心愿。
祼:远古帝王以酒祭奠神主的祭礼。
享:向鬼神进献食物的祭祀。
瘗:又叫瘗薶,埋祭品以祭土地。
祃:古代田猎或战争结束时将士们将猎获物献给公家的献神仪式,也叫“献禽”、“献获”。
雩:古代天旱求雨的祭祀,雩祭的对象主要为山川百源。
禜:祭祀日月星辰山川诸神的仪式,属弭灾类祭祀,意在祈求神明保佑,攘除各种自然灾害。
古代的祭品也与现在有一定差异,古代祭品主要有肉类、酒、帛、玉石等。在原始采集和狩猎时代以及后来的一定时期内,肉食是比较宝贵的,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在些在古代都十分贵重,所以用作祭祀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