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日和祭日都有两个含义。忌日既代表着黄历上记录的不能做某事的一天,也代表着某个人物去世的日期,是针对特定人物的去世日期。祭日既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也是指古代祭祀“日”,也就是太阳神的日子。
从以上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两者在范围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忌日是针对个人而言的,这个日子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人。在这一天,他的父母子女或亲朋好友会祭拜他。祭日是一个适用于所有大众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祭拜他们的祖先,缅怀他们的先人。就比如清明节所有人都会设筵席祭祀,这是一个群体性的节日,但是祖先的忌日那一天,却只有后辈去祭奠他们,而这一天对于其他人可能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
古时早期还有祭祀太阳神的传统。古人将日食看成是天神“发怒”,这时候就会派巫师去主持祭日,祭祀日神,以大量的牲畜作为祭祀品,在日食开始时拿着东西一边敲一边奔走,直到日食结束。自夏商周时代开始,这种习惯一直到延续很久,至今在世界上有些原始部落还保留着这种习惯。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祭祀祖先是一个重大的事项,也被看作是家族延续的一种形式之一。无论是忌日还是祭日,家族成员都会供上食物,燃香点烛,祭祀祖先。有时因为距离以及其他的原因无法及时祭祀,还会提前或事后“告知”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