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花圈
祭奠花圈 导读:

花圈主要用于悼念活动。用鲜花制作的花圈要比用纸箱和绢丝制作的花圈贵重得多,但是经不起陈设和摆。制作前先用竹篾或麦秆扎出圆环,上面缠绕绸布花圈上的鲜花和配叶要事先逐个绑在竹柏子上,然后再把它固定在草圈的中央。用于花圈上的配叶常选用质地坚硬的苏铁和广玉兰等,可以在它们上面涂上金粉和银粉,以增强装饰性。为了使花圈便于安放,在它的背面可绑设轻便的支架。

 

祭奠花圈常用颜色

 

不同年龄使用不同的颜色:年轻人/小孩建议使用纯白色;中年人建议可稍加黄色或粉色;高龄人建议可加些红色。

 

挽联书写

 

上联(左)xxx永垂不朽/流芳百世/含笑九泉/千古/音容宛在/遗爱千秋……

 

下联(右)xxx敬挽(旁系亲属)xxx泣挽(直系亲属)

 

祭奠花圈字体

 

葬礼是比较庄重严肃的,一般所做的祭奠花圈,比较中规中矩,字体花圈中的字一般也是端庄的,字体不适合用草字。

...
文史图集精选
挽联大全,男性女性以及不同对象的挽联大全
挽联大全,男性女性以及不同对象的挽联大全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时节。人们在前往陵园墓地祭扫时不仅会献上鲜花、摆上供品,还会在花圈旁贴上挽联追思哀悼。挽联是对死人的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今天,阿族精心挑选了一些清明节进献花圈时使用的挽联,供大家缅怀先人,表达心意。当然,不同的挽联敬献的对象也不同:对去世的祖父祖德难忘,风凋祖竹,哀号王父,燕贻恩深对去世的祖母孙枝洒泪,含饴难再,陈情无地,忍泣桐孙对亡父继承遗志,克颂先芬难忘手泽,永忆天伦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老心严训难忘,椿庭日黯,父魂何之椿难傲雪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你知道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最早的起源是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因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咸也有甜的?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青团为什么要做成“青色”?青团里面除了放“糖心”,能不能做成咸的?清明将近,看到超市冰柜摆放着的大大小小圆滚滚的青色团子,阿族脑子就冒出这些奇怪的问题来。青团的由来严格来说,青团并不是清明节的原产,而是寒食节的食物。为什么呢?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古人有在寒食节不生火的习俗,通常是一到三天。相传寒食节不生火吃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名士介子推。当然这个传说极有可能是古人借助晋文公和介子推的名气来增加寒食节不可以生火的可信度。至于寒食节为什么不能生火,实际上是跟古代的改火仪式有关
清明扫墓送什么花?献花前为什么要数一数?
清明扫墓送什么花?献花前为什么要数一数?
清明是扫墓的时节,人们在前往陵园墓地祭拜先人时,往往都会手捧鲜花,缅怀先人。清明节祭拜时为什么要送花呢?送什么花?送什么颜色的花?送几朵?都是有讲究的。清明节扫墓献花,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中国古人多以折柳和插桃花在墓前。当代受西方影响,多用菊花和素色的鲜花。清明节用的鲜花多扎制成花束形式。花的色彩要素淡,以白色为主,黄色为辅,点缀以紫色,如白色的百合花、白色的马蹄莲、白色或黄色的玫瑰都可以,白、黄交错,摆放在亲人墓前,寄托思念之情。当然,如果祭拜的对象生前有特别喜欢的花,也可以用来在扫墓时敬
清明祭扫,网上祭拜成潮流,如何进行网上祭拜呢?
清明祭扫,网上祭拜成潮流,如何进行网上祭拜呢?
清明扫墓、祭拜先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弘扬孝道亲情,促进家族成员凝聚力的重要活动。但每年清明、冬至、春节等祭拜高峰时节,城市里陵园、公墓人流密集,农村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火险隐患等问题,公共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国家和各地政府意识到平安、文明、绿色祭拜的迫切性,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胡乱占地。树葬、海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也应运而生。很多公墓陵园开始思考更加健康、安全的业务模式。如何才能不扎堆、不聚集,不凑热闹,网上预约、控制流量、安全出行,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