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甘肃历史名人
甘肃历史名人 导读:

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很悠久的地方,这里是唐朝始皇帝李世民的崛起之地,也是李广、姜维、赵充国、金日磾、张芝、贾诩等历史名人的发展之地。 古代的甘肃虽然荒凉,但孕育出的名人名将不在少数,在今天水、武威、酒泉、甘谷等地都有不少人才出现。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凉州,旧称“雍凉之地”。自商代西周以来甘肃不断发展,甘肃不管在军事上还是文化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位置,也逐渐成为历史的传承地。黄河水、敦煌文化孕育的一代代人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
热点动态
李广: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将军
本文摘自《从历史看人物》,许倬云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1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攻略的战争。景帝、武帝时曾任陇西、北地、右北平等郡太守,匈奴畏之称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卫青攻匈奴,因无向导迷路失期,自缢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长孙李陵,也都是一时名将。我对李广有一点偏好,因为书上说:“李广老,数奇。”这意思是说李广运气不好,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李广一辈子没有封侯的机会,最后还自杀了。这位飞将军会骑马,善射箭。据说他夜里看到一只老虎,一箭射过去,第二天早上发现,原来是石头。力道之大居然足以穿石!汉朝的国都长安位于今天的西安,西边和北边共有六个郡。这些位在长安西边跟北边的六个郡,因居于边境,郡里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骑射,政府对他们特别优待,交的税也少一点。所谓“六郡良家子”,就是六个郡里面好人家的孩子。他们通常自备弓马,敌人来犯,良家子以义勇军
1344次浏览 查看阅读>>
诸葛亮六出祁山不实姜维九伐中原也虚
第二次仅与第一次相隔十个月,公元228年冬,诸葛出散关,去攻郝昭守的陈仓。前一次诸葛北伐结束后,曹真料到诸葛必要攻陈仓,便派郝昭,王生驻守陈仓,结果诸葛果然攻陈仓。这个郝昭不寻常,仅以数千人坚守陈仓——也是曹真早有预料。让诸葛围了半天攻不下来,派郝昭的老乡去做说客,去了两次都无功而返。结果诸葛自持人多,强攻陈仓。郝昭兵来将挡,诸葛大法用尽,围了郝昭二十余日,兵粮没了,魏国救兵却到了,只好无功而返。其实也有一小功——魏国一个小将王双追过去,被杀了,三国演义把王双说的那么猛,主要是为了突出一下诸葛的功劳。第三次是在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即蜀建兴九年的二,三月。在这之前的蜀建兴七年春(即公元229年),诸葛曾派陈式攻下了武都与阴平。结果郭淮攻打陈式,诸葛只好亲自出征,才退了郭淮。蜀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曹真又亲自统军伐蜀,分兵从斜谷,武威进攻。结果大雨三十余日,栈道断绝,曹真无功而反。
1351次浏览 查看阅读>>
试论姜维与刘禅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三国演义后期,由于诸多原因使得魏晋成功入侵蜀地,并一举占领.我不想根据演义谈论宦竖之祸,因为那不是关键.我认为其关键问题在于姜维刘禅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最终导致蜀国防御体系的崩溃,诠释这一关系,同时也可以对三国后期蜀国内部的一些个案进行推理并找到相应的原由..要分析姜维与刘禅之间的微妙关系,首先要分析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入手,因为后主是刘备之子而姜维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彼二人关系的渊源来自与此二人.刘备与诸葛亮之间,是不是单纯的君臣关系呢?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是求贤心切.而诸葛亮的%26amp;lt;隆中对%26amp;gt;一来是帮助刘备分析战略全局和应对之策,二来却是要展示一下自己胸怀的韬略,借以暗示刘备自己确实有这个实力做军师.诸葛亮与刘备虽然常有彻夜长谈,但他的智慧远在刘备之上.此二人的共同语言不会很多,关系也不可能有多亲密,何况还有君臣关系的鸿沟.所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
1400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三国随章侃第一百一十一章姜维的战略
(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演义中是个中心人物,因为其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因为他继诸葛亮之后屡屡北伐之故,不过演义中有些夸大,而传说中更夸大了些,有句话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诸葛亮的六出我们已经说过,实际上五次出征,一次防御,其中真正做好了准备的北伐主要是建兴六年春,建兴九年,建兴十二年这三次。而姜维的九伐中原呢?其实演义里也只有八伐,最后一次是屯田沓中,虽然和当年诸葛亮一样是屯田,但是诸葛亮是北伐时在战区屯田,姜维是在家屯田,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演义里说的姜维八伐中原呢,其实真正的历史中,姜维的出征倒也真的不算少,主要有以下几次阶段的出征:其一:诸葛亮死后,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之后随蒋琬驻守汉中,蒋琬任大司马后,以姜维为司马,令其率领偏军西入过数次。但是此时的姜维率领的是偏军,真正的指挥权在蒋琬手中,实在算不得什么主导北伐,若说此时他
97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李广:性格决定命运的悲剧将军
本文摘自《从历史看人物》,许倬云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1李广(?—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攻略的战争。景帝、武帝时曾任陇西、北地、右北平等郡太守,匈奴畏之称为“飞将军”。公元前119年,随卫青攻匈奴,因无向导迷路失期,自缢身亡。李广的儿子李敢、长孙李陵,也都是一时名将。我对李广有一点偏好,因为书上说:“李广老,数奇。”这意思是说李广运气不好,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李广一辈子没有封侯的机会,最后还自杀了。这位飞将军会骑马,善射箭。据说他夜里看到一只老虎,一箭射过去,第二天早上发现,原来是石头。力道之大居然足以穿石!汉朝的国都长安位于今天的西安,西边和北边共有六个郡。这些位在长安西边跟北边的六个郡,因居于边境,郡里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骑射,政府对他们特别优待,交的税也少一点。所谓“六郡良家子”,就是六个郡里面好人家的孩子。他们通常自备弓马,敌人来犯,良家子以义勇军
822次浏览 查看阅读>>
试论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
魏、蜀、吴三国各自统一了北方、益州和江左地区。当时的陇右地方的陇西(治襄武即今之陇西)、南安(治道,即今陇西东南)、天水(治冀县,即今甘谷东南)、广魏郡(治临渭,即今天水社棠)属雍州西部,归属于曹魏管辖之疆土。益州北部的阴平(治阴平,即今文县),武都(治下辨,即今成县之西北)两郡归属蜀汉管辖。在当时全国由混战趋于统一的局面开始出现,但是魏、蜀、吴三国在局部地区的纷争形势,仍然没有结束。诸葛亮在隆中时期,对黄巾农民起义涤荡后的天下形势,曾作过极其精辟的分析,故在入蜀之前早就制定了蜀汉三国未来的治国方针是“联吴抗曹”,并在入州后予以身体力行,贯彻到他的每项工作的始终,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但如此,而且在他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身上,也同样得到了证实,我们愿意就诸葛亮与姜维在他们的两次北伐事业中的有军事等活动,给予研究,以期达到更加明晰的认识。蜀相诸葛亮从他的政治主张出发,内修明政治,安抚诸
1329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三朝元老李广一生战功赫赫为什么不能封侯
三朝元老李广一生战功赫赫为什么不能封侯
说起飞将军李广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诗句,更是把李广推上了高峰。但是一个奇怪的情况出现了,李广从军将近40年时间,可以说立下战功无数。但是无论是汉景帝还是汉武帝都没有讲李广封侯,到了汉武帝的中期,李广甚至被绝对的小辈霍去病超越。作为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未能封侯无疑是李广最大的遗憾。那么李广这位名将,究竟为什么一直没有能够封侯呢?在汉文帝在位的后期,北方强大的匈奴大举进攻汉朝首都长安的北方重镇萧关。此时汉朝的常备军兵力严重不足,为了抵御匈奴大军,临时的征兵开始了。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前,年轻的李广应征入伍。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萧关决战中,李广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李广箭法精妙,杀伤多名匈奴军官。为此李广被提拔为中郎,还成为了皇帝的近卫之一。在跟随汉文帝狩猎的过程中,李广多次射杀猛兽,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汉文帝对李广的评价相当高,汉文帝认为:“这
揭秘西汉飞将军李广如何巧施妙计退敌兵?
揭秘西汉飞将军李广如何巧施妙计退敌兵?
时至今日,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今天就来说两则关于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吧!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四位将领率兵从雁门、代郡等地分头攻打匈奴。李广射虎匈奴单于早就听说飞将军李广是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便告诉匈奴军,如果抓到李广,一定要将他活着俘虏回来。匈奴军攻打李广军队时,李广因为生病受伤而被俘虏。于是,匈奴士兵谨记单于的话,将李广放在一个网兜中,将他带往单于处。李广假装昏迷,走了大约十多公里时,李广斜着眼睛看见旁边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不错的马。于是,李广一个鲤鱼打挺跳上了匈奴少年的马,并夺取了少年的弓箭,将他从马背上推了下去。李广飞快地奔驰,等匈奴军反应过来了,李广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随后,李广向南疾驰几十里,碰见了他的部队。于是,李广和士兵们一起进入了关塞。还有一则关于飞将军李广的故事,那便是射石搏虎的故事。一次,李广在打猎中,走入到了森林深处。草丛中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后诸葛亮用姜维之计,顺利取得天水,翼德,上邽三城,夏侯楙、马遵弃城投羌胡城而去。诸将问曰:“丞相何不去追摛夏候楙?”诸葛亮曰:“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网络配图对于三国人物姜维,很多人认为蜀汉是败在他手上了,因为姜维除了那点点军事才能外就一无是处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为何当初孔明降得姜维,会说出:”如放一鸭耳,得一凤也“的评价?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姜维除了军事之外的其他才能,为何诸葛亮当初要招降姜维。1.心存汉室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蜀汉最后名将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蜀汉最后名将
《三国演义》里的姜维,是被拔高了一点。《三国志》里的姜维,却通常是被低估了。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祎死去前,姜维受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