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宫灯制作
宫灯制作 导读: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宫灯制作方法:

 

步骤一:将四双筷子摆成一个正方形。

步骤二:同样方法叠三层筷子。

步骤三:502胶水将连接点固定。

步骤四:用红绳把四个角绑牢。这样一个底座就完成了,同样方法再做一个。

步骤五:拿出一双筷子,用红绳将筷子头尾两端与两个底座绑紧固定。

步骤六:以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三面也用筷子固定,灯笼的骨架就做好了。

步骤七:将皱纹纸剪出适合的大小,剪之前把纸张叠几层再剪,可以剪得更整齐。

步骤八:把剪好的皱纹纸沿着做好的骨架四周围一圈,并用双面胶粘贴在四根支柱上。

步骤九:在灯笼的顶部四个角各绑上一条红绳,将四条绳子合在一起打一个结穿上一根筷子。

步骤十:在灯笼的底部挂上红色流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灯笼上贴上装饰物,一个自己手工制作的漂亮宫灯就完成了。如果还需要放置蜡烛,只要在底座上交叉缠绕几根铁丝,将蜡烛固定在交叉点上即可。

...
文史图集精选
【中国古代百俗图】之唐 放灯
【中国古代百俗图】之唐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古代热闹的元宵灯会起源于什么时候?
古代热闹的元宵灯会起源于什么时候?
李商隐有诗《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极尽描写了元宵节京城的盛况。这令各朝代诗人争相歌颂的元宵节灯会到底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跟着小谱来了解一下吧。正月十五元宵节,古代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这一习俗起源于汉代。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等人历时7年编创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那时就已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据说,元宵灯会的起始起源于“天人和谐”的故事。西汉时,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烧京城。文帝十分惶恐,召众
景泰蓝:中华民族之国粹,宫廷艺术之典范
景泰蓝:中华民族之国粹,宫廷艺术之典范
传说,景泰蓝的工艺是女娲娘娘托梦给老匠人的。明清两代,景泰蓝在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被誉为“东方奇葩”。制作工序细分起来有多道,相当耗费人力心力,无处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甘泉莲花灯简介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甘泉莲花灯简介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甘泉莲花灯简介,   甘泉莲花灯是甘泉县群众春节闹红火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源于隋
赣文化—地方特色—赣县田村花灯
赣文化—地方特色—赣县田村花灯
赣文化—地方特色—赣县田村花灯,    位于赣县东北部的田村镇,是个客家文化名镇。境内既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又
闽文化—工艺美术—泉州花灯
闽文化—工艺美术—泉州花灯
闽文化—工艺美术—泉州花灯,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全国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
释名与由来考古学家在宫灯灯身上辨识出“阳信家”的铭文,周长山等部分学者据此推测长信宫灯原属汉代阳信夷侯刘揭(前179年受封为侯)家中所有,《史记》记载刘揭之子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而遭到废黜,封国与家财收为国有,长信宫灯被送入皇太后窦氏的宫殿“长信宫”浴府使用。故又增加了“长信宫”字样的铭文以示宫灯易主。窦绾与窦太后有亲戚关系,推测长信宫灯由窦太后送给窦绾,窦绾死后宫灯便随她葬入墓内。灯上还有“长信尚浴”字样,故发掘出土后被命名为“长信宫灯”。此外学者赵化成等认为依照汉代“阳信家”青铜器的出土记录,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