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每年也要举行相类似的祭祀活动,土地庙是古代村村必有的祭祀场所。土地庙所供形象大都是白须白发、和蔼可亲的老人,俗称“土地公公”。因他亲切慈祥,善助乡里,民间对土地神敬而不畏。土地神有配偶神,称"土地奶奶”,与土地公公共享香火,无特殊职司。乡民认为祭祀"土地公公”后,能消灾免祸,保佑一方平安。旧时凡有死人事、必到土地庙前“报庙”。一般各地在祭宗祠、扫基、破土、下葬时都要先祭土地公,俗称“祭后土”。夏历二月初二为土地公诞辰.又叫“社日”,家家作祭,庙宇中除供拜外,还演百戏娱神,为土地公作寿。有的地区还把夏历七月七日作为社神寿诞之曰,俗称“土地会”。
“社日”是古代农民一个喜庆欢乐的日子,祭祀之余,唱社戏,饮酒放歌,不亚于今天我们过盛大节日。唐代诗人王驾有咏社日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珊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日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反映了农家祈求丰收的那种欢愉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