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同小寒节气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就表示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一般大寒节气是处在三九、四九时段,这个时候寒潮南下频繁,可以说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同时大寒节气也是一年当中雨水最少的时期。不过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根据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大寒节气没有小寒节气这么冷,南方地区最冷的时期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出资按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是新的开始。所以在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就会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年味十足。
在大寒到农历新年这段时间里面,民间有很多习俗,也就是所谓的“大寒迎年”,归纳起来至少是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其中“食糯”,在大寒节气这一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做牙”,也可以称作“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还有就是腊味,“腊”就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
大寒迎年的风俗很多,当然不同地方的习俗都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大致上都是围绕“祭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