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最开始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习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对元宵节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另外,元宵节的称呼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改变,早期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一般都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