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序》。《兰亭序》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书法艺术价值,都有很高的成就。
从文学角度而言,全文三百二十四字,语言清新优美,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画的景致,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对《兰亭集序》分析说:“此序的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
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古典美之标准,也是我国书法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虽然真迹无存,现世只是唐摹本,但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承认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书法人心慕手追的法帖。也正因为《兰亭序》是书法艺术之瑰宝,从而奠定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