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传统的重大春祭的节日。另外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时间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异一时间,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因为清明节一般是按照公历来算的,所以清明节的农历并不固定,像是今年的清明节的农历是就是在三月初五这一天,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清明节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扫墓假期,应该是唐宋以后了,根据资料的记载,唐代由于管理回乡扫墓,会耽误职守的事,因此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到了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宋朝的寒食、清明也是放假七天的。
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由于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移置到清明节,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在清明节禁火与吃冷食的习惯。
不过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