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皇权与贵族权力博弈下的产物,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它于普罗大众而言,如久旱逢甘霖,为普通人开辟出通向朝廷的径直之路。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读书人多趋之若鹜,每朝代举行科举制度的频次不一,但莫过于备考时天下学士寒窗苦读,放榜时刻有人欢喜有人愁苦。古人多三步成诗五步成篇,所以描绘科举的诗词也比比皆是。
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在两次落第后忽闻此喜讯,自然是欣喜万分。马蹄轻快疾驰于长安花道上,只剩下畅快。
赵恒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这里指代的是科举出人头地后的收获,并不真的指从书中获得。
无论是寒窗苦读的阶段,还是金榜题名的时刻,都是科举制度赋予的状态,是诸多朝代中无数学子的必经的、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