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习俗
惊蛰习俗 导读: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惊蛰传统习俗有祭白虎、打小人、吃梨、蒙鼓皮等。

 

【祭白虎】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打小人】

 

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吃梨】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
文史图集精选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惊蛰
惊蛰
名称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惊蛰节气的由来和习俗: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
揭秘蟜极之子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二十四节气
揭秘蟜极之子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二十四节气
揭秘蟜极之子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二十四节气,帝喾三十岁的时候兴起于高辛,成为高辛氏。帝喾成为部落首领之后,能够明察秋毫之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