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
惊蛰节气 导读:

惊蛰又被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是在公历3月5日-6日交节,惊蛰主要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所谓“春雷惊百虫”,其实指的就是惊蛰时节,有春雷了,今会惊醒蛰伏在地下越冬的蛰虫,因此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可以发现“惊蛰始雷”仅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比较吻合。


关于惊蛰节气,在古代文献中有着相关的记载,如西汉戴德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另外古人还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对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惊蛰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将其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在惊蛰,民间会有吃梨的风俗习惯,另外还有制作蒙古皮,打小人,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
热点动态
惊蛰
名称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
717次浏览 查看阅读>>
蟜极之子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了二十四节气
蟜极之子帝喾迁都亳州设立了二十四节气,帝喾三十岁的时候兴起于高辛,成为高辛氏。帝喾成为部落首领之后,能够明察秋毫之
5752次浏览 查看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为什么齐国有30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339次浏览 查看阅读>>
“二月二”与惊蛰19年一遇下次“相逢”2030年
“二月二”与惊蛰19年一遇下次“相逢”2030年,  “二月二,龙抬头”,3月6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
395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
逐渐被世人遗忘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第3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逐渐被世人遗忘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第3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逐渐被世人遗忘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第39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为什么要吃梨?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
惊蛰节气的由来传统文化中惊蛰有哪些习俗?,惊蛰节气的由来和习俗: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3月5日,太阳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