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我国每年农历上的传统节日,在古时是与吃冷食、禁烟火相关的一个日子,起初寒食节的起源上来说主要是晋国公子重耳为了纪念大臣介子推而设立的一个日子,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在春秋时代,介子推历经险阻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之后便在山林中隐居了起来,而晋文公重耳希望他能够出山来帮助他,于是下令烧山逼他出来,这次介子推母子隐迹焚身。后来晋文公为悼念他于是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当天禁止用火,只能吃寒食,后来就成了寒食节的习俗。历史上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
民俗上,寒食节这一天主要的节日习惯就是日禁火、寒食,以寄对介子推的哀思,这是寒食节的最初也是流传最广的由来,可以说寒食节的古诗从春秋时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6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天大家主要吃冷的食物,禁止用火,而在后世中在慢慢的节日活动习俗发展中逐渐的增加了祭扫、踏青、斗鸡、牵勾、秋千、蹴鞠等活动,在伴随着岁月的变化,寒食节这一天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也慢慢的和清明节融合起来,而寒食节中人们对廉洁和忠诚的赞许是岁月所抹不去的。从后世的文献记载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大观》中有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和现在一样,寒食节和清明节两个节日一般距的比较近,习俗相近,时间久了基本便合成了一个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