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从其来历上来看,最起初是对于天象的崇拜,是由我国上古时期对龙图腾的祭祀演变而来,其中和古代祭祀文化、端午祭龙礼俗等原始信仰是分不开的,在我国古代时期,星象学文化博大精深,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可以说古老节日是传承古代文化的载体,而古老传统节日的由来又往往和古代的祭祀文化以及原始信仰、天象、历法等内容有关。
我们从端午文化中的龙舟为考证方向来看,龙及龙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长河之中,而从现代考古学相关发掘研究来看,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都表明了,早在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而“龙舟”则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而后衍生出了龙形船,而端午节则是先民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后来,端午节还被赋予了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历史名人的意义,其中还有着大量的传说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