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又叫做粗出生率。出生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出生水平。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
式中出生人数指活产婴儿,不论妊娠期长短,即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肯定的随意肌收缩等生命现象者称为活产。年平均人数指年初、年底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出生率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只能大致反映一地的生育水平。
出生率是反映种群出生的强度的一个数据,它是一段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该平均个体数之比。在人类社会中,人口数量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变动的,出生率的高低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中,出生率一般比较高,而现代化生产关系中,经济发展水平高,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出生率就相对较低。而影响出生率变动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因素。生育率水平是出生率水平的基础,一般说来,妇女生育率愈高,出生率也愈高;生育率愈低,出生率也愈低。出生率变动除受生育率影响外,还受育龄妇女人数在一个人口集团中所占比例大小的影响。在同一生育率水平下,育龄妇女比例大的人口集团,其出生率高。从整个国家范围来看,在一个时期内人口性别构成变动不大,对出生率变动影响小,但在一个地区,由于行业结构不同,人口的性别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重工业城市女性人口比例小,妇女在同样生育率水平下,该地区的出生率就较低,主要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影响出生率变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但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和传统生育观的保守性,以及影响出生率变动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条件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影响出生率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