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晋文公】——会盟天下
(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独霸西戎
(前682年—前621年),是缪氏先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齐桓公】——尊王攘夷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楚庄王】——问鼎中原
(—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宋襄公】——春秋大义
(?-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