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顾名思义是在春季播种之前耕作土地。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古代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经济,足以见得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古人在几千年的农耕经验中总结出了四个农耕时令节气,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春耕的时间根据各地区气候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南方春耕的时间比较早,往北依次顺延,越往北,春耕的时节越晚。南方气温回升比较早,每年的2月下旬就开始春耕,3月就开始播种早稻。华北地区的春耕时间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间。东北地区的春耕普遍在4月末。到惊蛰节气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春耕的忙季了。
春耕的方式不同地区的习俗也不一样,大体来说就是将田地里的土翻一遍,撒上尿素等肥料。之前的翻土方式有用耕牛拉着牛轭耕田犁地,或者人用锄头到田地里挖,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犁地。
古代春耕还有庄重的仪式,上古的农业大抵实行刀耕火种,一年的农事始于烧荒,烧荒意味着丰收,因此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古代的火正专门负责出火烧荒的仪式,到了秋季,还有“纳火”的仪式,把火种收藏起来。古代的烧荒仪式也是祭天仪式,古代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上天的旨意,因此会祈求上天保佑农作物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