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象棋

象棋

象棋是中国、越南、琉球流行的传统的2人对弈棋类游戏。与国际象棋及围棋并列世界三大棋类之一。其他类似的有朝鲜将棋及日本将棋。为与国际象棋等区别,又称中国象棋,主要流行于全世界华人、越南人及琉球人社区。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象棋相关文献
宝应象棋
规则马同古印度象棋的马走法,走的是2*3格的对角线。有六种棋子,合称六甲。同时代的棋戏也用此词,如柳宗元〈龟背戏〉:“八方定位开神卦。六甲离离齐上下。”、道宣《量处轻重仪》:“谓蒲博、博弈、投壶牵道、六甲行成,并所须骰子、马局之属。”开局第三著进车,可知车不像香车,否则这时前进等同废著,并且第二横排有空间能让车横移他处,进车才有意义。表示初始布置可能同东南亚象棋,是棋子摆于第一、三横排,以及兵的升变线提前。第一著的马则是斜移到第二横排以保护第二著前进的兵。可能同泰卢固象棋、高棉象棋等东南亚象棋,王可以走马的走法。宝应象棋棋盘可能同在八条盘碁、恰图兰卡,在棋盘角画X记号、称为城堡。
查看全文
象棋
历史中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根据公元前第一世纪的文本,说苑记载,它是孟尝君的兴趣爱好。《说苑·卷十一》北周武帝在公元569年写了一本书,名叫《象经》。它描述了一个天文学主题的游戏的规则称为象棋或象戏。这个词象棋象棋通常翻译成“大象游戏”或“图形游戏”,因为汉字“象”意味着“象”和“图”。由于这些原因,Murray认为,在中国,国际象棋(Chess)取代了“天文游戏”意义上的“象棋”棋盘和游戏名称。它代表了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的天文物体的明显运动,而中国最早的“象棋”指的是天文学游戏而不是中国象棋。之前的象棋游戏可能是基于天空物体的运动。然而,天体和天文学之间的联系是边缘的,并且是由于星座在天文学中被称为“figures”,而“figure”的其他含义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用法可能导致一些中国古代作者推测,游戏象棋开始模拟的天文学。为了支持他的观点,Murray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象棋资料,说在更古...
查看全文
国际象棋史
内容介绍象棋类游戏的缘起,国际象棋如何从恰图兰卡演变、以及各类欧亚各国古象棋类,如波斯象棋、中国象棋、日本将棋、西班牙大象棋、短兵象棋、信使象棋、本营象棋、帖木儿象棋等,并收录许多中世纪时的印度象棋、波斯象棋等古棋谱。参考Hooper,David;Whyld,Kenneth,TheOxfordCompaniontoChess2,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ISBN0-19-866164-9
查看全文
蒙古象棋
历史蒙古象棋形制与名字与波斯象棋类似,但近代时走法已如同国际象棋简化版。起源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同出一源。关于它的历史,一般说法是来自波斯象棋,然后传入蒙古。蒙古象棋的将军音可叫“夏剌”,也同于波斯象棋的沙阿,此词来自波斯语ShāhMāt。有关蒙古象棋的来源有人说是源于西藏,之后随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据考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首先在西藏并无此棋的流行。再从蒙古象棋名称分析,可以说是波斯象棋棋名沙特兰兹的转音。其次蒙古象棋的子路运行法,在蒙古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波斯象棋的旧制,即象走田字但无塞象眼,卒子只能一格一格前进,以及王在左边等旧制。因此,此棋传入蒙古草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之际,从古代波斯传入蒙古地区,并在蒙古民间广泛流行起来,只是由于过去几百年停留在原始阶段,其招法毫无改进,连专门着法记录和评论符号都还没建立起来,渐渐地就落后了。记载关于它的起
查看全文
象棋史
中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根据公元前第一世纪的文本,说苑记载,它是孟尝君的兴趣爱好。《说苑·卷十一》北周武帝在公元569年写了一本书,名叫《象经》。它描述了一个天文学主题的游戏的规则称为象棋或象戏。这个词象棋象棋通常翻译成“大象游戏”或“图形游戏”,因为汉字“象”意味着“象”和“图”。由于这些原因,Murray认为,在中国,国际象棋(Chess)取代了“天文游戏”意义上的“象棋”棋盘和游戏名称。它代表了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的天文物体的明显运动,而中国最早的“象棋”指的是天文学游戏而不是中国象棋。之前的象棋游戏可能是基于天空物体的运动。然而,天体和天文学之间的联系是边缘的,并且是由于星座在天文学中被称为“figures”,而“figure”的其他含义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用法可能导致一些中国古代作者推测,游戏象棋开始模拟的天文学。为了支持他的观点,Murray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象棋资料,说在更古老的...
查看全文
象棋相关标签
象棋
北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娱乐
家族谱大览
象山郑氏老四房正谱 [不分卷]
原书: 抄本影印, 1981年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受姓祖 : 郑桓,名友. 姬姓王季之后. 纪元前806年受封立郑国. 凰屿始祖(1世) : 郑畋,字台文,行五六. 世居闽长乐县赤岸. 与兄弟泛海至瓯,卜居乐清西乡凰屿. 派祖(7世) : (元) 郑宗元,名国瑞,字贵寿,行肇六. 世居凰屿. 徙居象山桥北. 宗元公下六子(8世) : (明) 郑文光,字思彬,行十(大) ; 郑文明,字思韶,号万松,行翊十(二) ; 郑文亮,字思潜,号裕庵,行翊十二(三) ; 郑文龄,字思遐,行翊十三(四) ; 郑文宁,字思永,行翊十五(五) ; 郑文侃(六). 注 : 本谱为老四房文龄公下支谱. 东岙祖(9世) : 郑起宠,字孟荣,行二十. 文龄公之子. 子孙析置东岙,分居大河沿. 起宠公下支祖(17世) : (清) 郑良臣(大房) ; 郑良溶,名忠伸(二房) ; 郑良麟,字龙友,号云珠(三房,居大河沿) ; 郑良炵(四房,住清江北实岩头). 名行(2世起) : 授钦福德 居宗文起 宽伯廷友 世守崇良 永瑞奇昌 景集嘉祥 源巨发远 嗣秀丰隆. 派行(2世起) : 荣华善美 邦国观光 立竞智慧 庆衍声宏 长承步武 贻裕益康 斋增万年 右族绵延.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郑氏大宗谱
浏览:0
象山叶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重修. 存7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残存卷3-5, 7-9. 其余卷数全缺. 象山茜畴始祖(1世) : (宋) 叶质,行万十. 进龙山(7世) : (南宋) 叶志原,行载三. 生二子 : 叶玉 ; 叶传. 新园派祖(10世) : 叶德仁,字本心,号晖谷樵者,仁七. 生四子 : 叶福礽 ; 叶福禟 ; 叶福初 ; 叶福裕. 丁埠头派祖(10世) : (明) 叶永曙,字高林,仁十八. 生一子 : 叶伯安. 德寿公下房祖(11世) : (明) 叶福裬,字惟昭,号纯素,行义八(新宅祖) ; 叶福祯,字惟新,行义十四(象山祖) ; 叶福䙜,字惟彰,行义十九(东宅祖). 县北派祖(12世) : (明) 叶思沄,字文龙,行礼三十四. 生四子 : 叶永仁 ; 叶永义 ; 叶永福 ; 叶永禄. 新园中宅祖(18世) : (清) 叶时智,字若愚,一字桂芳,行衍百七十二. 生三子 : 叶世沛 ; 叶芯汭 ; 叶芯灏. 象溪派(19世) : (清) 叶世道,钟又十. 生五子 : 叶明鼎 ; 叶明高 ; 叶明魁 ;叶明星 ; 叶明斗. 排行 : 万亿荣华崇兆载 重仍仁义礼智信 会元蕃衍钟贤良 兰桂芬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象山叶氏家乘. 部分卷端题 : 吴宁象山叶氏重修宗谱. 另卷端题 :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
浏览:0
象山叶氏家乘 [1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3[1864]续修. 存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4(世传1世至15世), 卷10(传略). 象山茜畴始祖(1世) : (宋) 叶质,行万十. 生二子 : 叶彬,行亿七 ; 叶樟,行亿九. 本谱为彬公派下世系. 分派祖(9世) : 叶雅,行仍一. 彬公7世孙. 雅公生七子 : 叶德继,行仁一 ; 叶德绍,行仁二(进龙山祖) ; 叶德祐,行仁三 ; 叶德宗,行仁四 ; 叶德寿,行仁五(新宅,象山,东宅三房共祖) ; 叶德贤,行仁六 ; 叶德仁,行仁七(新园祖). 德绍公生四子(11世) : 叶福祖,行义七 ; 叶福裪,行义十一 ; 叶福祦,行义廿一 ; 叶福褆,行义廿六. 德寿公生三子(11世) : 叶福裬,行义八(新宅祖) ; 叶福祯,行义十四(象山祖) ; 叶福(衤逢),行义十九(东宅祖). 排行 : 万亿荣华崇兆载 重仍仁义礼智信 曾元蕃衍钟贤良 兰桂芬芳敦孝弟 缙绅福泽茂亨隆 组绶恩光昭显继 文章焕美济经纶 统绪缅延愈常炽. 序讳(17-39世) : 茂时世明达 正人俊士秀 光家邦熙朝 宗尚友培德 允宁祥.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象山叶氏宗谱. 卷端题 : 吴寕象山叶氏重修宗谱.
浏览:0
象山叶氏家乘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9[1883]重修. 16册: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叶沈诸. 梁仕楚令. 采食于叶. 子孙以叶为氏. 世居南阳. 象山茜畴始祖(1世) : (宋) 叶质,字道德,号茜畴居士,行万十. 生二子 : 叶彬,行亿七 ; 叶樟,行亿九. 本谱为彬公派下世系. 南象山派祖(9世) : (元) 叶雅,字承孙,行仍一. 生七子 : 叶德继,字续之,行仁一 ; 叶德绍 ; 叶德祐,字助中,行仁三 ; 叶德宗,字本道,行仁四 ; 叶德寿 ; 叶德贤,字天与,行仁六 ; 叶德仁. 县北派祖(9世) : (元) 叶雍,字承和,行仍三 ; 叶唯,字承会,行仍十五. 象溪派祖(9世) : (元) 叶佳,字承美,行仍二 ; 叶雄,行仍六 ; 叶耀,字承先,行仍九. 丁埠头派祖(9世) : 叶啄,行仍五十七. 进龙山祖(10世) : (元) 叶德绍,字存中,行仁二. 新宅,象山,东宅三房共祖(10世) : (元) 叶德寿,字延平,行仁五. 新园祖(10世) : (元) 叶德仁,字本心,行仁七. 德绍公下四房祖(11世) : (明) 叶福祖,字惟本,行义七(长房) ; 叶福裪,字惟樵,行义十一(二房) ; 叶福祦,字惟省,行义廿一(三房) ; 叶福褆,行义廿六(四房). 德寿公下三房祖(11世) : (明) 叶福裬,字惟昭,号纯素,行义八(新宅祖) ; 叶福祯,字惟新,行义十四(象山祖) ; 叶福(衤逢),字惟彰,行义十九(东宅祖). 德仁公下四房祖(11世) : (明) 叶福礽,字惟英,行义十六(长房) ; 叶福禟,字惟恂,行义十八(二房) ; 叶福初(三房,止) ; 叶福裕,字惟宽,行义三十四(四房). 排行字 : 万亿荣华崇兆载 重仍仁义礼智信 会元蕃衍钟贤良 兰桂芬芳敦孝弟 缙绅福泽茂亨隆 组绶恩光昭显继 文章焕美济经纶 统绪缅延愈昌炽. 序讳字(17-39世) : 茂时世明达 正人俊士秀 光家邦熙朝 宗尚友培德 允宁祥.(17-39世) : 茂时世明达 正人俊士秀 光家邦熙朝 宗尚友培德 允宁祥.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象山叶氏宗谱 目录题 :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 卷端题 : 吴宁象山叶氏重修宗谱
浏览:0
益阳符氏重修族谱 [24卷,首2卷,末3卷], 符德恒, 符象干, 符钰主修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 民国38[1949]. 存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此谱不全. 缺卷首下, 卷4, 10, 12-14. 受姓祖 : 公孙雅. 鲁顷公之后,仕秦为符玺令,以官为氏. 鼻祖 : (汉) 符融,字伟明. 远祖 : (宋) 符宗礼,字立之,号千峰. 湖南始迁祖 : (元) 符彦文,字成章. 由闽宦楚,作镇潭州. 益阳修山祖 : (元明之际) 符思诚,字如禄,号秀水.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元明之际) 符必道,字养元,号南岩,别号洞真 ; 符必进,字登升,号面鹿 ; 符必华,字祝唐,号康圃. 道公下三大支 : (明) 符应新,字广胖 ; 符应声,字于闻,号鸣皋 ; 符应贞,字原良,号霞辉. 进公六传分三支 : (明) 符善宣,字三德,号鹿峰 ; 符善实,字若虚,号鹿山 ; 符善宝,字介圭,号鹿溪.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符氏续修族谱.
浏览:0
象川周氏族谱
原书 : 稿本, 1991年重修. 2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周京辅. 原籍江苏吴县. 始祖 : (唐) 周兴才,字文效,号养淳,行元五. 原籍姑苏吴县,因避乱,自吴入浙,居永嘉柟溪. 元五公下三子 : 周知甲,字尹东,行亨一 ; 周知丙,字尹南,行亨二 ; 周知辛,字尹金,行亨三. 溪口支祖 : (明) 周祖美,字仲武,行悦十八. 原显公长子. 讳派(1-50世) : 兴知守珉汉 孔任廉孝谦 黄保思应原 祖细复汝广 武洪肇敏士 明殷德敦诜 克继怀庆寿 星望绍一观 可修笃华则 清伦衍恒存. 字派(1-50世) : 文尹于子廷 孟季叔朝公 正全作玉伯 仲从永宗崇 浩显启仁光 义秉允式希 尚远英冠阜 俊传常典步 隆植法萃培 澄日济王春. 行派(1-50世) : 元亨利贞温 良恭敬大伯 千万文景睿 悦穆纯和泰 宽正信慈贤 肃道庄彝通 礼扬奕赓绵 雅占亿章哲 介轩严艮芝 静节美体奇.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象川周氏宗谱.
浏览:0
象棋导读知识
象棋的起源
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的起源存在诸多争议,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演变。宋代《士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它比西方15世纪出现的最早国际象棋谱还要早200多年。所以这些记载否定了中国象棋源自印度的说法。象棋早起被称为“象戏”,最早出现在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周书·本纪》曾有记载:“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经》成,集百寮讲说。”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曾撰有《象戏赋》及《进象经赋表》,这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南北朝出现。刘向所著《说苑·善说》中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故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因此有人认为象棋在战国时代便已产生。棋子的命名在春秋时期是象征当时的兵种,与春秋时期的兵制相吻合,比如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等。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象棋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的经典产物。
浏览量:976次
国际象棋来源
国际象棋来源
  国际象棋(Chess),又称西洋棋,是一种二人对弈的棋类游戏。  棋盘为正方形,由64个黑白(深色与浅色)相间的格子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与浅色)两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  国际象棋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棋种。据现有史料记载,国际象棋的发展历史已将近2000年。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诸如起源于古印度、中国、阿拉伯国家等。  1、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年在《亚洲研究》上发表《印度象棋》一文,认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  2、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  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  3、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如今熟悉的西洋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从整体方面看,关于国际象棋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  1、国际象棋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  2、最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浏览量:1397次
象棋来源
象棋来源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一是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二是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三是起源于舜的时期。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现代学者常任侠《中印艺术因缘》一书中说:“象因桀骜不驯,舜把他禁居起来,又恐他寂寞,所以为他制作棋局,使他有所娱乐。因其名象,故称象棋。”  四是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五是起源于春秋时期。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产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称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过,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六是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七是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象棋的棋盘的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也传说是韩信发明的。
浏览量:1336次
中国象棋来源
中国象棋来源
  中国象棋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圆形棋子共32个,红黑各占一半。  中国象棋在中国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1、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  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2、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  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3、起源于舜的时期  传说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象,象为人懒惰,好玩耍。《中印艺术因缘》一书中说:“象因桀骜不驯,舜把他禁居起来,又恐他寂寞,所以为他制作棋局,使他有所娱乐。因其名象,故称象棋。”  4、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  明代谢肇淛《五杂组》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5、起源于春秋时期  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产生的。  象棋各子的名称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过,象棋也可能是因为棋子是由象牙制成而得名。  6、起源于战国之时  《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7、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  象棋的棋盘的中间写着“楚河汉界”,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比较可信。也传说是韩信发明的。  《象棋源流考》:“韩信伐赵时,作象棋和叶子戏以如士卒,因年终士卒思乡,一得博具,则相聚共戏,钱财输尽,乐而忘归。”
浏览量:120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