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史
中国象棋起源于战国时期;根据公元前第一世纪的文本,说苑记载,它是孟尝君的兴趣爱好。
《说苑·卷十一》
北周武帝在公元569年写了一本书,名叫《象经》。它描述了一个天文学主题的游戏的规则称为象棋或象戏。这个词象棋象棋通常翻译成“大象游戏”或“图形游戏”,因为汉字“象”意味着“象”和“图”。
由于这些原因,Murray认为,在中国,国际象棋(Chess)取代了“天文游戏”意义上的“象棋”棋盘和游戏名称。它代表了在夜空中肉眼可见的天文物体的明显运动,而中国最早的“象棋”指的是天文学游戏而不是中国象棋。之前的象棋游戏可能是基于天空物体的运动。然而,天体和天文学之间的联系是边缘的,并且是由于星座在天文学中被称为“figures”,而“figure”的其他含义不太可能出现。这种用法可能导致一些中国古代作者推测,游戏象棋开始模拟的天文学。
为了支持他的观点,Murray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中国象棋资料,说在更古老的象棋中(现代象棋的一些规则可能是从古老象棋中借鉴来的)棋子可能存在洗牌,这一现象并没有在现代象棋的风格里出现。Murray还写道,在中国古代,有不止一种游戏叫象棋。
另一种假设是,象棋是模仿战国时期的军队。David H. Li,认为该游戏是在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的冬天由韩信开发的,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然而,他的理论遭到了其他国际象棋研究者的质疑。游戏规则的最早描述出现在唐朝中叶《玄怪錄》中的故事“Cén Shùn”(岑順)。
随着清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象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不同的圈子和玩家流派开始崭露头角。随着象棋的普及,人们出版了许多有关玩游戏技巧的书籍和手册。它们在近代象棋的普及和戏法的改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History
整个象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1500年前,尽管最早的起源还不确定。该游戏最早的前身可能起源于公元6世纪之前的印度;少数历史学家认为该游戏起源于中国。游戏从印度传到波斯。当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时,国际象棋被穆斯林世界所接受,随后传播到南欧。在欧洲,国际象棋在15世纪大致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80年代,“Romantic Chess”一直是国际象棋的主要玩法。这一时期的国际象棋比赛更注重快速的战术演习,而不是长期的战略规划。浪漫的游戏时代之后是科学的、超现代的和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在19世纪下半叶,现代象棋比赛开始了,首届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于1886年举行。20世纪,国际象棋理论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应运而生。21世纪的发展包括使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这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市场上出现了第一批程式化的国际象棋游戏。网络游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直到今天,国际象棋仍然是大众非常流行的消遣方式。2012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国际象棋玩家现在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区之一:有6.05亿成年人经常下棋”。12%的英国人、15%的美国人、23%的德国人、43%的俄罗斯人和70%的印度人每年至少下一次棋。
Origin
象棋的前身起源于笈多王朝时期的印度。在那里,它的早期形式在6世纪被称为恰图兰卡,意思是“四个师(军队)”:步兵、骑兵、大象和车夫。
国际象棋是从印度传入波斯的,并成为波斯贵族贵族或宫廷教育的一部分。在公元600年左右的波斯萨珊王朝,这个名字变成了chatrang,后来演变成shatranj(波斯象棋),因为阿拉伯穆斯林缺少ch和ng的本土发音,并且这个规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种游戏在征服波斯后被穆斯林世界所采用,棋子大多保留着波斯名字。北非的摩尔人将波斯语shatranj替换成了shaṭerej,从而产生了西班牙的acedrex、axedrez和ajedrez。在葡萄牙语中,它变成了“xadrez”,在希腊语中,它变成了“zatrikion”,但在欧洲其他地区,它被波斯语shāh(“国王”)的版本所取代。
蒙古人把这个游戏叫做“shatar”,而在埃塞俄比亚,这个游戏叫做“senterej”,很明显这两个名字都源自shatranj。
国际象棋从中东直接传播到俄罗斯,在那里国际象棋被称为“沙克马蒂(shakhmaty)”,字面意思是“棋友”,一个复数的Plurale tantum。
该游戏至少通过三条路线到达西欧和俄罗斯,最早出现的是在9世纪。到公元1000年,它已经传播到整个欧洲。摩尔人在10世纪将其引入伊比利亚半岛,13世纪的一份著名手稿《Libro de los juegos》对其进行了描述。
国际象棋传遍世界,许多不同的棋种很快就形成了。佛教朝圣者、丝绸之路商人和其他人把它带到远东,在那里它被转化并被同化为一种游戏。恰图兰卡通过波斯、拜占庭帝国和不断扩张的阿拉伯帝国到达欧洲。到了10世纪,穆斯林把象棋带到北非、西西里和伊比利亚。
这项运动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到了15世纪末,它在一系列的禁令和基督教会的制裁下幸存下来,几乎形成了现代游戏的形式。现代历史见证了可靠的参考著作,国际象棋比赛和令人兴奋的新变种。这些因素增加了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并进一步得到了可靠的计时机制(1861年首次引入)、有效的规则和有魅力的玩家的支持。
India
现代国际象棋最早的前身是一种叫chaturanga的游戏,这种游戏在6世纪的印度非常盛行,它是已知的最早的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的游戏,有两个基本特征,在所有后来的国际象棋变种中发现,不同的棋子有不同的力量(这不是跳棋和围棋的情况),胜利取决于一个棋子的命运,现代国际象棋的国王。最初的棋盘在数学上是革命性的,正如臭名昭著的Wheat and chessboard problem所报道的那样。
国际象棋被设计为八条盘碁(梵文为“有八英尺”,即一个8×8平方的棋盘),它可能在更早的时候被用于一个双陆棋类型的比赛游戏(可能与一个仍在南印度玩的由骰子驱动的比赛游戏有关,在南印度,赛道从一条边的中间开始,螺旋形进入中心)。Ashtāpada,未选中的8×8板用作玩恰图兰卡的棋板。其他印度棋板包括10×10 Dasapada和9×9 Saturankam。
《Cox–Forbes theory》由Hiram Cox在18世纪末提出,后来由Duncan Forbes发展而来,认为四手游戏恰图兰加是恰图兰卡的变体。这个理论不再被认为是成立的。
在梵语,恰图兰卡(चतुरङ्ग)的字面意思是“有四肢(或部分)”,在史诗往往意味着“军队”(这四个部分是大象、战车、骑兵、步兵)。他的名字来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提到的一个战斗队形。恰图兰卡是一款战斗模拟游戏,它呈现了当时印度的军事战略。
有一种未经证实的理论认为,象棋一开始是这种骰子象棋,由于印度教的宗教反对,游戏中赌博和骰子的部分了。
学者们出现在后来的游戏传播到的地区,例如,马苏第,详细介绍了印度人将象棋作为军事战略、数学、赌博甚至与天文学模糊关联的工具。
马苏第指出印度的象牙主要用于国际象棋和双陆棋棋子的制作,并声称这项游戏是在努失儿完皇帝统治期间,从印度连同《五卷书》一书引入波斯的。
Iran (Persia)
《Kar-Namag i Ardashir i Pabagan》是一篇关于萨珊波斯帝国创始人的巴列维史诗,书中提到,波斯象棋游戏是传奇英雄、波斯帝国创始人阿尔达希尔一世的成就之一。象棋史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游戏是10世纪巴格达的一位历史学家和一名学生玩的一种游戏。
在中波斯语或巴列维语中,有一份解释象棋规则的手稿,名为《Matikan-i-chatrang》(the book of chess)。
在11世纪的《列王纪》中,Ferdowsi描述了一个来自印度的Raja,他在棋盘上重演了过去的战斗。以下是根据大英博物馆的手稿所作的英文译本:
《列王纪》接着在Talhand和Gav的故事中虚构了国际象棋的起源,这两兄弟同父异母,争夺印度的王位。
哲学家和神学家安萨里在《The Alchemy of Happiness》中提到国际象棋(约1100年)。他把它作为一个可能影响一个人良好性格的习惯的具体例子:
自桥图兰卡时代以来,棋子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华丽的棋子和描绘动物的棋子让位于抽象的形状。这是因为穆斯林禁止使用栩栩如生的棋子,因为据说这些棋子带有偶像崇拜的形象。后来几个世纪的套路遵循一种模式,将名字和抽象形状分配给象棋棋子,因为教禁止在艺术中描绘动物和人类。这些棋子通常由简单的粘土和雕刻的石头制成。
East Asia
Thailand and Cambodia
泰国的国际象棋变体,泰国象棋和柬埔寨的Ouk-Khmer,被认为是现存的最接近恰图兰卡的变体。
China
国际象棋在中国是一种战略图版游戏,被认为起源于印度的恰图兰卡。恰图兰卡被转化为中国象棋游戏,棋子被放置在棋盘线的交叉点上,而不是方块内。
中国象棋也借鉴了围棋的元素,围棋至少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在中国盛行。由于围棋的影响,中国象棋是在棋盘上直线的交叉点上下棋,而不是在正方形上。中国象棋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中间的等级代表一条河,而不是正方形。中国象棋棋子通常是平的,类似于跳棋所用的棋子,棋子的区别在于棋子的名字写在平的表面上。
另一种起源理论认为,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自公元前3世纪以来就存在于中国。David H. Li,一位中国古代文献的译者推测,韩信将军在公元前204年至203年的冬天,借鉴了六博的早期棋局,发展了一种早期的中国象棋。然而,德国象棋历史学家彼得·巴纳萨克(Peter Banaschak)指出,李的主要假设“几乎没有任何根据”。他指出,唐代大臣牛僧孺(779-847)所著的《玄怪录》是中国象棋变异型象棋的第一个真正来源。
Japan
主要文章:History of shogi
在东亚,国际象棋的一个显著变体是将棋,在最终传到日本之前,它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和韩国。
Drops最初并不是将棋的一部分。在13世纪,将棋经历了一次扩展,创造了大将棋的游戏,在15×15的棋盘上玩,有很多新的棋子,其中包括独立发明的车、现代西洋象棋的主教和皇后、提升到第二位国王的醉象,以及更强大的狮子,它的其他特质之一是每回合可以移动或捕捉两次。大约在14或15世纪,大将棋的流行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较小的中将棋,使用较小的12×12棋盘,去掉了大将棋中最弱的棋子,类似于西方信使象棋的发展。与此同时,最初的9×9 将棋,现在被称为小将棋,继续发挥,但被认为不如中将棋和大将棋有声望。
在16世纪,中将棋又加入了一些Drops,并将醉象移走后,中将棋的受欢迎度下降,大约在20世纪后期,中将棋几乎消退。这些对小将棋的改变促生了现代日本将棋。
Mongolia
国际象棋是从蒙古族聚居区记录下来的,这些棋子现在被称为:
King: Noyon – Ноён – lord
Queen: Bers / Nohoi – Бэрс / Нохой – dog (to guard the livestock)
Bishop: Temē – Тэмээ – camel
Knight: Morĭ – Морь – horse
Rook: Tereg – Тэрэг – cart
Pawn: Hū – Хүү – boy (the piece often showed a puppy)
蒙古象棋是在俄罗斯人在19世纪80年代记录下的,这引用了哈罗德·穆雷的话术。在蒙古,一个叫大蒙古象棋的变体也很流行。
在蒙古,象棋现在是按照标准规则下的。
East Siberia
国际象棋也记录在雅库特人、鄂温克族和尤卡吉尔人;但这只是楚科奇人的一种儿童游戏。
Europe
Early history
恰图兰加是通过不断扩张的阿拉伯帝国进入欧洲的。它也传到拜占庭帝国,在那里它被称为zatrikion。
国际象棋出现在第一个千年末期的南欧,经常被征服的军队引入新的土地,如诺曼征服英格兰。在此之前,人们对国际象棋知之甚少,但随着棋子的出现,国际象棋在北欧流行起来。
在14世纪,帖木儿玩了一个扩大的变种游戏,通常被称为帖木儿象棋。这个复杂的游戏涉及到每个兵都有一个特定的目的,以及额外的棋子。
这项游戏被视为一项与贵族和高雅文化有关的著名消遣活动,其社会价值从中世纪制作的昂贵而精美的棋盘上就可以看出来。
西洋象棋在西方宫廷社会的流行在12世纪至15世纪达到顶峰。在整个欧洲的白话和拉丁语文献中都提到了象棋,在12世纪到15世纪之间,有许多关于象棋的著作。
哈罗德·穆雷将作品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并且国际象棋很快就融入了欧洲骑士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时期,国际象棋也成为了一门艺术,用各种象棋形式装饰的匣子和挂件。安茹的玛格丽特用碧玉和水晶制作了绿色和红色的象棋。英国国王亨利一世、亨利二世和理查一世都是国际象棋的赞助人。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和俄国沙皇伊凡四世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Peter Damian于1061年谴责佛罗伦萨主教下棋,因为他意识到下棋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佛罗伦萨主教为自己辩护称,象棋需要技巧,因此“不同于其他游戏”,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类似的争论接踵而至。13世纪伦敦发生的两起事件进一步引起了轰动和恐慌。在这两起事件中,埃塞克斯人诉诸暴力,结果死于下棋。这个游戏越来越受欢迎,然后与狂欢和暴力有关,这让教会感到震惊。
为钱下棋的习俗在13世纪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法国的路易九世在1254年颁布了一项禁止赌博的法令。这项法令最终被证明是不可执行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公众忽视了,甚至宫廷社会,继续享受现在被禁止的国际象棋比赛不间断。
Origins of the modern game
意大利选手吉Gioacchino Greco被认为是最早真正的国际象棋专家之一,他对许多组合游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国际象棋方法这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象棋的普及,并展示了许多有关国际象棋和战术的理论。
法国的弗朗索瓦-安德烈·丹尼根·菲利多尔(Francois-Andre Danican Philidor)被认为是近50年来世界上最优秀的棋手,他在18世纪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各种获胜组合的完整著作。他撰写并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著作《国际象棋分析》(L’Analysis des echecs, The Analysis of Chess),出版了100多个版本。
有关下棋理论的著作(Chess theory)始于15世纪。现存最古老的印刷国际象棋书籍是西班牙教士Luis Ramirez de Lucena于1497年在萨拉曼卡出版的《Repeticion de Amores y Arte de Ajedrez》。Lucena和后来的大师,如葡萄牙人Pedro Damiano、意大利人Giovanni Leonardo Di Bona、Giulio Cesare Polerio和Gioachino Greco,或西班牙主教Ruy López de Segura,发展了开场的元素,并开始分析简单的结尾。18世纪,欧洲象棋生活的中心从南欧国家转移到了法国。法国两位最重要的棋手分别是Francois-Andre Danican Philidor和Louis-Charles Mahe de La Bourdonnais,前者是一位职业音乐家,他发现了棋子对国际象棋策略的重要性。后来Louis-Charle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与爱尔兰大师Alexander McDonnell在1834年赢得了一系列著名的比赛。在这一时期,象棋生活的中心是欧洲大城市的咖啡馆,比如巴黎的Cafe de la Regence和伦敦的Simpson"s Divan。
随着19世纪的发展,国际象棋组织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象棋俱乐部、象棋书籍和象棋杂志。城市之间存在通信匹配;例如,1824年伦敦国际象棋俱乐部与爱丁堡国际象棋俱乐部比赛。国际象棋棋谜成了19世纪报纸的常规内容,Bernhard Horwitz、Josef Kling和萨姆·劳埃德构成了一些最具影响力的问题。1843年,Tassilo von Heydebrand und der Lasa出版了他和Paul Rudolf von Bilguer合著的《Handbuch des Schachspiels》,这是第一本全面的国际象棋理论手册。
Modern competitive chess
1834年,随着LaBourdonnais-McDonnel的比赛,竞争性的国际象棋开始崭露头角,1851年伦敦国际象棋锦标赛(London 1851 chess tournament)也引起了人们对棋手们思考棋路所花时间的关注。在记录时间方面,人们发现,在伦敦锦标赛上,选手们常常要花几个小时来分析动作,而一名选手甚至要花2小时20分钟来思考一个动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际象棋出现了快速象棋、5分钟国际象棋和最受欢迎的变种,这一版本允许每位棋手有大量的时间来玩之前约定的步数,比如两小时走30步。在最后一种变体中,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移动次数的玩家将获得下一个移动的额外时间预算。
1861年,在英格兰布里斯托尔举行的一场锦标赛中,首次采用了使用沙漏的时间限制。沙漏后来被钟摆所取代。现代时钟是由两个并行计时器组成的,其中有一个小按钮,玩家在完成一个动作后可以按下。在19世纪初,一个叫做旗子的小门闩进一步帮助解决了关于运动员超时的争论。
Birth of a sport (1850–1945)
第一届现代象棋锦标赛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令人惊讶的是,当时相对默默无闻的德国选手阿道夫·安德森(Adolf Anderssen)赢得了这场比赛。安德森被誉为国际象棋大师,他辉煌而精力充沛的进攻风格成为当时的典型,尽管回顾性地认为这是战略上的肤浅。闪闪发光的游戏比如安德森的不朽对局、Evergreen Game或者Paul Morphy"s Morphy versus the Duke of Brunswick and Count Isouard被认为是国际象棋艺术的最高境界。
两位年轻的棋手对国际象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1857年至1863年短暂的国际象棋生涯中,美国象棋奇才Paul Morphy击败了包括安德森在内的所有重要对手。Morphy的成功来自于聪明的攻击和合理的策略的结合;他凭直觉知道如何准备攻击。出生于布拉格的威廉·斯坦尼茨后来描述了如何避免自己位置上的弱点,以及如何在对手位置上创造和利用这些弱点。除了他的理论成就,斯坦尼茨还创立了一个重要的传统:他在1886年战胜波兰-德国大师Johannes Zukertort,成为了第一个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1894年,斯坦尼茨的王冠被一位年轻得多的德国数学家伊曼纽·拉斯克夺走,他保持了这个头衔27年,是所有世界冠军中任期最长的。
来自古巴的天才何塞·劳尔·卡帕布兰卡(Jose Raul Capablanca, 1921-27年世界冠军)热爱简单的姿势和比赛的最后阶段,终结了德语在国际象棋中的统治地位;直到1924年,他连续八年在锦标赛中不败。他的继任者是俄籍法国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廖欣(Alexander Alekhine),一名攻击力很强的球员。1946年,他以世界冠军的身份去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象棋被阿龙·尼姆佐维奇和Richard Reti等所谓的超现代主义新理论学派彻底革新。
自19世纪末以来,每年举办的大师锦标赛和比赛数量迅速增长。有消息称,1914年,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首次正式授予Lasker、Capablanca、Alekhine、Tarrasch和Marshall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说法。1924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象棋联合会(FIDE)延续了授予国际象棋冠军的传统。1927年,女子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成立;第一个举办这个活动的是捷克英语大师Vera Menchik。
Post-war era (1945 and later)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廖欣去世后,国际棋联(FIDE)统治下的精英棋手们在一场锦标赛中寻求新的世界冠军。此后,国际棋联一直控制着这项赛事,只有一次中断了比赛。1948年国际象棋锦标赛的冠军、俄罗斯人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博特温尼克开创了苏联在国际象棋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直到苏联解体,只有一个非苏联的冠军,美国的鲍比·菲舍尔(1972-1975)。
在以前的非正式制度中,世界冠军决定他将与哪位挑战者争夺冠军,而挑战者则被迫为比赛寻找赞助商。
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博特温尼克参加了15年的锦标赛。他在1948年赢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并在1951年和1954年的平局中保住了冠军头衔。1957年,他输给了瓦西里·斯梅斯洛夫,但在1958年的复赛中重新夺冠。1960年,他输给了拉脱维亚天才球员米哈伊尔·塔尔(Mikhail Tal),后者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战术家和攻击型球员。在1961年的一场复赛中,米哈伊尔·莫伊谢耶维奇·博特温尼克再次获得冠军。
1961年之后,国际棋联废除了被废黜的冠军自动复赛的权利,下一个冠军是亚美尼亚人提格兰·彼得罗相,一个防守天才和强有力的位置球员,他在1963-69赛季连续两届获得冠军。他的继任者,来自俄罗斯的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 1969-72),是一位能够在位置和犀利战术风格上都取得胜利的球员。
在接下来的锦标赛中,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成为二战以来首位非苏联选手,他以前所未闻的优势击败了对手,赢得了世锦赛冠军。
然而,在1975年,菲舍尔拒绝捍卫他的头衔对抗苏联的阿纳托利·叶夫根耶维奇·卡尔波夫,因为FIDE拒绝满足他的要求,卡尔波夫默认获得了头衔。卡波夫曾两次击败维克多·科尔奇诺伊,并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以一系列的比赛胜利占据了统治地位。
卡尔波夫的统治最终在1985年被另一位俄罗斯球员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终结。1984年至1990年间,卡斯帕罗夫和卡尔波夫共参加了五场世界冠军比赛;卡尔波夫再也没有赢回他的冠军头衔。1993年,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和奈杰尔·肖特(Nigel Short)与国际棋联分道扬镳,各自组织了一场争夺冠军的比赛,并成立了一个Professional Chess Association(PCA)。从那时到2006年,有两个世界冠军和世界锦标赛同时举行。卡斯帕罗夫在2000年的比赛里输给了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克拉姆尼克。
1999年早些时候,卫冕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网上与来自75个国家的5万多名选手组成的世界队伍进行了一场比赛。国际象棋的棋局是由多数人投票决定的,经过四个多月的62个棋局,卡斯帕罗夫赢得了比赛。2006年国际棋联世界锦标赛重新统一了冠军头衔,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克拉姆尼克击败了国际棋联世界冠军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2007年9月,来自印度的维斯瓦纳坦·阿南德(Viswanathan Anand)赢得锦标赛,成为下一个冠军。2008年10月,阿南德卫冕成功,在与克拉姆尼克的比赛中再次夺冠。阿南德一直保持着他的冠军头衔,直到2013年,他输给了来自挪威的世界象棋冠军芒努斯·卡尔森(Magnus Carlsen)。
印度起源
笈多王朝的恰图兰卡是所有象棋的祖先。根据出古文物与文献,恰图兰卡的棋盘来自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八条盘碁,在库思老一世时发展成波斯象棋。
中国象棋
波斯象棋传入中国成宝应象棋。最后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中国象棋。
德国国际象棋历史学家Peter Banaschak指出,唐代宰相牛僧孺的《玄怪录》内没有“炮”的宝应象棋是中国象棋的真正来源。
其实象棋中的其一棋子象(相)完全源于古代印度象棋的同一棋子象,两者走法完全一致,是走斜向两格,即是“田”字,也因此两方的象互相不能够攻击对方。
中国象棋从至少是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围棋中借用了一些元素。由于围棋的影响,中国象棋是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而不是在格中行棋。
中国象棋传至朝鲜后,进一步发展为朝鲜将棋。
东南亚
东南亚的象棋也是发源自恰图兰卡。常见的特征是兵的位置在第三排或更前面、走至底线再后退后可以升级。象可以斜走一步或前进一步。
日本将棋可能是源自泰国象棋,其升级区域皆为三排,且象的走法一样。
欧洲象棋
波斯象棋后来传入欧洲,经过一系列的转变成为今天的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中的象亦同样源于印度象棋中的象,后来于约16世纪因为棋子上的两个象征象牙的突出部形像主教教帽,在英语被命名为主教,走法后来就从走固定斜向两格变为斜向走任意距离。
为了加快开局,兵变成一开始可以走两步,也因此有了吃过路兵的规则。王车易位和短兵象棋的发展也是为了加速游戏进行。
士/王后原本是最弱的,只能斜走一步,但在15世纪末转为今天国际象棋中可以直走斜走任意步数的规则。
其他假说
六博源头说
一种理论认为,国际象棋是中国象棋或者其在中国公元前2世纪的前身发展而成。 David H. Li,一位退休的会计,教授会计和翻译的古代文字,推测韩信借鉴了六博,在公元前204年至前203年冬天发展出象棋的雏形。
持论者认为六博也叫象棋,棋子有枭、卢、雉、犊、塞这五兵种之分,《韩非子》:“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这一点和象棋中以杀将夺帅为胜相类似,所以是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之后改造为不用掷采、纯策略的塞戏,北周再变为北周象戏,唐朝再成为宝应象棋,又传入印度发展成恰图兰卡。
质疑
此传承被杨荫深、张如安等中国学者质疑,因为六博、北周象戏、宝应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或棋盘都大相径庭。
考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因错读《山堂肆考》:“古者乌曹氏作博:以五木为子,有枭、卢、雉、犊、塞为胜负之彩。”把樗蒲与六博混为一谈,把樗蒲的采当成六博棋子名,也错把杀枭等同于象棋类游戏的将军,杀枭是抢敌方的鱼或阻止敌方得鱼的策略,而非胜利条件。而且六博不是象征人类兵种的战争,而是象征猛禽猎鱼。多兵种的棋类早在乌尔王族局戏就有,有暴风鸟、渡鸦、鸡、鹰、燕这五种棋子。
塞戏又名格五,也是需掷采、有运气的博戏,掷具为箸,有四采,在战国时代就与六博并称,并非汉代改造出现。北周象戏是掷赛游戏的博戏,而非象棋类游戏。
六博源头说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根本原因是象棋此中文辞具多种歧义,六博、弹棋、围棋、双陆、中国象棋等都能称象棋。
易经起源说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说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棋盘共六十四格对应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质疑
宣称李约瑟指称象棋是中国依据占卜而发明的说法是以讹传讹,因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讲的是与《灵棋经》同样用于占卜的星棋,而不是象棋。
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并无黑白棋格,所谓黑白棋盘的证据是来自《古锦图案集》,是当时清朝受国际象棋传入而放于织品的近代之物。
博戏、象数结合说
刘文哲认为所有棋类都来自《易经》的阴阳八卦、西周的五行思想、宋朝时的河图洛书等象数。
宋会群、苗雪兰在《中国博奕文化史》也认为六博是源头,但演变过程中多了四维戏、儒棋,并认为传承过程是受象数影响,以及加上印度象棋的结合。他们主张六博当时就有反映象数,改变成四维戏、再改造为儒棋,之后锐变北周象戏,再跟印度四角棋结合。根据1955年出版的《古锦图案集》收录一幅唐宋之间、主题为琴棋书画的苏州织锦有一张八乘八的黑白棋盘,认为暗示六十四卦,并且就是宝应象棋的棋盘。在宋朝为了反映河图洛书的图十书九、洛书的九宫图,棋盘变为横十纵九路与增加河界、九宫,最后改为中国象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