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力夫
2021-07-14
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它即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
——"二人转"、: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凡是风俗都是自古相传,一代代沿袭下来的,主要表现为时间的久远、范围的广泛、思想的固守及模式的转变,并随时间及历史发展变化而呈变异。如过去达斡尔族民间婚后不孕妇女向“柳树神,三叩。鄂伦春原始婚礼中,一对新人步入新房前“围越篝火”的风俗,在篝火旁顺绕三圈,后跳过去,意在消灾祝吉……现随社会与时代变迁,居民条件环境改变,其俗不消,产生变异,喜绿裁柳,向往美好。再如剪纸艺术(精神民俗)中的“东北刻纸”即俗称“挂钱”,西南及中原称“花钱子”,“喜门笺”,多用彩纸,少数以金箔和银箔纸刻制,选择吉祥图案与文字,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大都四张一套,每张图案一字,它配合年画与春联使用。“挂钱,原是巫术中的招幌,现变为祝祈的艺术品。一种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其它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变异性明显。春节原为以祈禳灾祸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庆丰年祝吉祥活动,如今融入了更浓烈的文化娱乐内容,使围绕春节而展开的诸多民俗事象都受到了影响与变异,但在变异过程中也完善了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