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的民俗文化

民俗传统
关注问题
回答
2021-07-14
4
749
请东北的朋友们尤其是吉林的,介绍下谢谢~·
提交答案
4个回答
招氏宗亲
2021-07-14
1、缤纷的差异性。风俗习惯因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区位、特定的生活、生产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缤纷多彩的不同风浴。凡是风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及审美规范,所致又呈差异性。 如不同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差异,建筑风格:吉林乌拉、叶赫古城、辽宁岫岩、宽甸等满族建筑的典雅,大兴安岭鄂伦春曾居住的“撮罗子”的古朴,赫哲族的“仓舍”的原始,蒙古族游牧帐房的端庄,朝鲜族茅草屋的敦厚等;服饰特征:满族服饰的精美大方,朝鲜族服饰的落落翩翩,蒙古族、锡伯族、鄂伦春族服饰的骠悍宽绰等;饮食的禁忌:东北民族大多数食猪肉、回族人禁食猪肉;朝鲜族食狗肉,满族禁食狗肉等。 2、昭示的纪实性。风俗是渗透物质与精神的文化再现,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的缩影,它昭示着民族精神的昂扬向上,演绎着民族发展的创业纪实。 我们从鄂伦春族弓箭、石镞及温鄂克族的“索杆”及赫哲族的“捕鱼歌”(精神民俗)中看到这些民族的发展历程,经过跨跃历史性的前进,从他们的遗留物上可窥原有习俗的风貌,民谣中的“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女人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昔日的东北民俗画,则是一笔真实的纪实。 3、多元的兼容性。东北各种民族的民俗在相互渗透吸收、互补与发展。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对多元文化的兼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关东不是文化沙漠,东北有无数文化绿洲。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遗存,是与中原汉文化曾经并存的文化,则是“中华大地上第一道文明曙光”,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曾“俗善骑射,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宅,皆东向……”的乌桓。俗识鸟兽孕乳,时从四节,耕种常以布谷为候;地宜青裸(糜子)东穑……米常仰中国。”(《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仅“米常仰中国”可见古乌桓族与中原地区保持互市贸易关系,而渐与汉民族融合。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民族的民间农具与粮食加工器(物质民俗)达130多种,而许多类别与中原、及南方农具有明显差别,仅锹就达6样。东北各民族对以色彩诱发的心理效应也不同,大多数民族喜红色的喜庆热烈、黄色的富贵温暖、白色的安静纯洁,蓝色的深远寂静。尤以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对绿色独有钟情。汉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东北各民族也都把它当成重要节日,可见习风兼容,多元同化。 4.传统的变异性。凡是风俗都是自古相传,一代代沿袭下来的,主要表现为时间的久远、范围的广泛、思想的固守及模式的转变,并随时间及历史发展变化而呈变异。如过去达斡尔族民间婚后不孕妇女向“柳树神,三叩。鄂伦春原始婚礼中,一对新人步入新房前“围越篝火”的风俗,在篝火旁顺绕三圈,后跳过去,意在消灾祝吉……现随社会与时代变迁,居民条件环境改变,其俗不消,产生变异,喜绿裁柳,向往美好。再如剪纸艺术(精神民俗)中的“东北刻纸”即俗称“挂钱”,西南及中原称“花钱子”,“喜门笺”,多用彩纸,少数以金箔和银箔纸刻制,选择吉祥图案与文字,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大都四张一套,每张图案一字,它配合年画与春联使用。“挂钱,原是巫术中的招幌,现变为祝祈的艺术品。一种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其它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变异性明显。春节原为以祈禳灾祸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庆丰年祝吉祥活动,如今融入了更浓烈的文化娱乐内容,使围绕春节而展开的诸多民俗事象都受到了影响与变异,但在变异过程中也完善了一种传承。
岳灿冬
2021-07-14
到了冬季,东北就成了一个冰雪天地,寸草不生,所以,贮藏过冬的蔬菜,是秋季里家家户户的一件大事。   秋菜贮藏方式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不难,农村比较城里来说更容易一些。若看过电影《地道战》,你就可以想象出菜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   在农村,其实就是在房前屋后找块空地,挖一个或长或方的深坑。坑的大小看贮菜量多少,还要考虑人下去能转动开身体才行,坑的深度要保证蔬菜放在当地平均冻层以下,坑的上面要封严,而且注意保暖,并留一洞口,放一架木梯,以方便人们下去取菜,这就是菜窖了。   城里的菜窖,有时上面还会盖一个简易的房子,也就是小棚子,棚子里可以储存一些闲杂物件。但在城里挖菜窖是件难事,不比农村,找个地方不容易呢。   菜窖虽有了,但能贮藏的蔬菜其实没有几样,白菜、土豆、大萝卜、胡萝卜、大蒜和大葱。大葱也可以不放在菜窖里,它不怕冻,有人家也把腌咸菜的坛子放在菜窖里。   小时候我家住平房,前面有一块小园子,夏天时,种几垅玉米中间夹着豆角,余下的地方被母亲种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到了秋天,那块小园子就是挖菜窖的地方。菜窖也是母亲带我们一起挖,父亲一向不管家事。   不过菜窖挖好了,扣上顶之后,母亲却从来没允许我们下去瞧瞧,到了冬季,下窖取菜也是母亲的事,哥哥下乡了,母亲还是不准许我们下窖,受好奇心的驱使,有一次趁母亲不注意,让妹妹把风,我偷偷下窖了,并且还没空着手,带上来一个大萝卜准备蘸酱吃。结果被母亲知道,挨训是免不了的,只是当时就不明白,为什么下窖之前必须先把窖口敞开放一会,母亲自己也没说明白,只说以前人家都是这样的,说是若不这样,掀开窖口就下去可能会有危险。   现在,由于城市美化和安全的需要,各种危房和小棚子陆续拆除,早已找不到一块挖菜窖的地方了。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利,不仅南菜可以北运,同时,伴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北方也扣起了蔬菜大棚,城里的商店和超市四季不缺新鲜蔬菜,贮藏秋菜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虽则如此,习惯可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所以,现在不光在农村,就是在城里,一些家庭还保留着贮藏秋菜的习惯,只是因为在室内贮藏不方便,贮藏量少了许多。   困为和婆婆家住得比较近,结婚十几年,公公和婆婆一直不让我们自己贮菜,都是他们贮藏,吃的时候,我们回去取,有时不管吃不吃,公公也会顺路捎来一些。这两年婆婆更有些新招法,把豆角煮个半熟、茄子过油后,用食品袋封装,冻在冰箱里,留着冬天炒菜用。其实冬天豆角和茄子也并不贵,可婆婆认准的事儿,我也不去劝。   实际上,这些因地域条件形成的民俗,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因为人们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变的,所以,虽然两代人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但不管怎样,只要自己觉着舒心就好,人不怕身体负重,心里负重才更让人觉着难受。
公力夫
2021-07-14
 东北大秧歌:历史悠久,它即是东北地域民族民间文化精英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东北满、汉等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 ——"二人转"、: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凡是风俗都是自古相传,一代代沿袭下来的,主要表现为时间的久远、范围的广泛、思想的固守及模式的转变,并随时间及历史发展变化而呈变异。如过去达斡尔族民间婚后不孕妇女向“柳树神,三叩。鄂伦春原始婚礼中,一对新人步入新房前“围越篝火”的风俗,在篝火旁顺绕三圈,后跳过去,意在消灾祝吉……现随社会与时代变迁,居民条件环境改变,其俗不消,产生变异,喜绿裁柳,向往美好。再如剪纸艺术(精神民俗)中的“东北刻纸”即俗称“挂钱”,西南及中原称“花钱子”,“喜门笺”,多用彩纸,少数以金箔和银箔纸刻制,选择吉祥图案与文字,象五谷丰登,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大都四张一套,每张图案一字,它配合年画与春联使用。“挂钱,原是巫术中的招幌,现变为祝祈的艺术品。一种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其它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变异性明显。春节原为以祈禳灾祸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庆丰年祝吉祥活动,如今融入了更浓烈的文化娱乐内容,使围绕春节而展开的诸多民俗事象都受到了影响与变异,但在变异过程中也完善了一种传承。
相关问题
给祖先上坟有什么禁忌吗
有的。首先,上坟时忌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清明节在扫墓的时候,不宜穿得过于显现,因为扫墓本来就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着装尽量淡雅一-些, 大红大紫的颜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的意味,所以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当然,清明节除了扫墓以外的时间,比如和亲人一起踏青什么的,衣着倒是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看具体的场合吧。 另外,忌嬉笑打闹除了衣着上的讲究,言行举止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在扫墓的时候嬉笑打闹,或者做一些不严谨的举止,因为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会惊扰了先人,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的行为。所以扫墓的时候,尽量要恭敬和严谨些,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 最后一点就是要注意上坟时的贡品。一般上坟都会带贡品吧,这些贡品是用来祭献祖先的,在没有给先人祭献之前的,人是不能先食用的。而是等_上供之后,大家回到家,再一起分享。如若不然,也是对先人的一种不尊重。没有先人,就没有后人,没有先人辛苦的付出,也就没有后人幸福的现在。所以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也是需要在清明节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沈姓的祖先是谁?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在十四位,目前来说,其人口是有600万人左右,排列第37位。 其源流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个源流,大概是出自于嬴姓。沈姓的先祖叫实沈,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实沈氏族后来因与少昊氏部落杂居而东夷化,故为嬴姓。后来,他们建立了沈国。周昭王南征时,嬴姓沈国被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夏朝时,夏人建立了姒姓沈国。至周初,蒋国灭了姒姓沈国,沈人南迁到楚地的沈鹿,其子孙也改姓沈。 西周初年,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姬姓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目前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周氏有哪些字辈?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了。周姓最初是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而到今天,周姓主要是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周氏的字辈: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你还知道周氏有哪些字辈吗?
每年12月10日出生是什么星座?有哪些名人
想问一下每年12月10日出生的人是属于什么星座?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这个星座的啊大概?
出生于12月10日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在198年前的今天,1815年12月10日 (农历冬月初十),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奥古斯塔·爱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爱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爱达·勒芙蕾丝(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最著名的事迹为翻译意大利人查尔斯·巴贝奇早期的程式设计书《分析机概论》(analytical engine),爱达对翻译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概论》所留下的笔记,被认为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 你还知道哪些12月10日出生的名人?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