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诗句
纸鸢诗句 导读:

纸鸢,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描写纸鸢的诗句: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吴友如《题画诗》

小甔有米可续炊,纸鸢竹马看儿嬉。——宋·陆游《春日杂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落日明沙岸,微风上纸鸢。——唐·刘得仁《访曲江胡处士》

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唐·元稹《有鸟二十章(庚寅)·其七》

柳梢风软纸鸢收,为爱斜阳上小楼。——清·那逊兰保《春晚》

鸢帖晴空,飞轮走盘线。——元·袁桷《舟中杂咏十首·其七》

楼上吴姬唱《竹枝》,东风正急纸鸢飞。——元·李孝光《次萨郎中次萧御史韵送萨郎中》

何处纸鸢飞白昼,几家归燕认雕梁。——宋·韦骧《春思五首·其二》

落花残絮忆西园,寒食归心似纸鸢。——宋·周紫芝《西湖寒食》

细雨飞来矶燕小,暖风扶上纸鸢轻。——清·严绳孙《望江南·其二》

...
文史图集精选
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去春游,古人春游需要携带什么物品?
小学生背着“锅碗瓢盆”去春游,古人春游需要携带什么物品?
春季以至,正是春游的好时节。四川一学校组织学生野炊。班级内部分组,互相商量分配携带的物品。在野炊过程中还有菜品的评比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古人春游有哪些活动?携带哪些用品?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春游在古代已经存在很长的时间了,关于它具体的起源并没有确定,有人说它形成于先秦,也有人说它始于魏晋。《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一起到郊外去赏景,从此春游的习俗代代相传。春游对古人来说,既是踏青,也是相亲、约会的好时节。《论语·先进》中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风筝
风筝
沿革“龙形风筝”,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风筝并不是以纸制作,而是木制的。传说中第一个风筝为“鲁班”制作,称之为“木鸢”,《渚宫旧事》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而以《吕氏春秋·爱类》记载“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说明鲁班当时造的是“高云梯”而不是木鸢。《韩非子》记载中木鸢的发明者不是鲁班而是墨子墨翟。墨翟(公元前4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
上凌老师傅谭昔、谭连曾经解说山地风筝,双水镇位于新会区西南部,东靠谭江边,南与崖门镇相邻,北与罗坑镇相接,西与台山毗邻
纸鸢的历史源流和形态特征
纸鸢的历史源流和形态特征
纸鸢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古有“鹞子”“纸莺”等别名,它造型多样且色彩对比强烈,不论是外观造型的形式上还是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的内容上,纸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纸鸢本身的功能在历史中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用于传递战事信息,到后来用于民间休闲玩耍,再到表示吉祥祝福的夙愿,而后又成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纸鸢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反应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源流:纸鸢有着千年的历史,唐代诗人元镇《有鸟》诗:“有鸟群纸莺,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风吹绳断童子走,馀势尚存犹在天
藏族民俗节日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
藏族民俗节日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
藏族民俗节日拉萨人放风筝有什么特色,制作风筝不是拉萨人的“专利”,放风筝也不是拉萨人的专利,但它们的的确确又是西藏娱
晋代文学家谢万的《春游赋》清丽而妩媚
晋代文学家谢万的《春游赋》清丽而妩媚
晋代文学家谢万的《春游赋》清丽而妩媚,春游,古已有之,又称游春、探春、踏春和踏青。东汉蔡邕有琴曲《五弄》,其一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