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查询
祖先查询 导读:

  祖先往往是指民族或家族的上代先辈。在通过查询一些姓氏家族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顺着脉络溯源而上找到自己的祖先,祖先往往也称为远祖。我们从哪里来?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哪种基因?我的祖先是谁?家谱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国盛家兴是不变的历史规律。按民间风俗,家谱一般“10年一小续,30年一大修”。

...
热点动态
中国十大寻根基地之十:江西瓦屑坝
江淮大地处于中国南北相交之地,在分裂时期往往沦为战场。1127年金灭北宋后,江淮之间既是金军南侵的必经之地,又是近宋金对峙的前沿,原有人口或随南迁洪流而走,或在战乱中死亡,留下的人数有限,新迁入的更少。安庆府所属的淮南西路,在整个南宋都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以至在元朝数十年间也没有恢复元气。瓦屑坝胡氏宗祠元朝末年,江淮和长江中游反元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安庆一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不同的起义军和元军争夺的焦点,残酷的争夺战持续多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次年徐寿辉就率部沿江而下,围安庆城,攻下周围各县,并继续东下。十一月,徐寿辉大举攻安庆城,无功而返。至正十五年,徐寿辉势力复振,攻占湖北沿江府县,安庆府又受战祸波及。次年,余阙被元朝任命为江淮行省参政,驻守安庆,徐寿辉部将赵普胜攻安庆失利。至正十七年,朱元璋部四出扩展,击败赵普胜和
15481次浏览 查看阅读>>
让爱回家,万家团圆!共同助力寻亲寻根
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在某个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大树,每一个映象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寻根寻亲的过程,也是一场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的家国情怀。亲人离散、骨肉分离,宗族难聚、族人难寻。一次次找寻未果,一次次痛苦煎熬。我们都是最普通的平凡大众,没有曝光平台,没有流量,只靠亲戚朋友的口口相传和微不足道的朋友圈展示,找一个人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为此,族谱网特意推出寻亲寻根活动,为广大有寻根寻亲需求的人群提供曝光平台,增加分享和转发,为每一个寻亲寻根的人助力。我们有200,000+册族谱,2,000,000,000+条人丁档案数据库,500多万在线用户,帮助高效寻亲寻根。在这里,可以录入您的寻亲寻根信息,长期在平台曝光;可以跟有相同需求的人
10971次浏览 查看阅读>>
李氏寻根问祖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李氏的起源中国李姓人口已超过一亿,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94%,为世界第一大姓。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李姓总人数达1亿两千余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李氏望族源远流长,在众多的李姓家族中,并非都是同根同氏,总的看来可分为三种情况,有出自黄帝裔孙皋陶的“理姓”,有出自皋陶裔孙李利贞的十八子李姓,因为古时候“理”“李”同音通用,后都从李。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韩诗外传》记为“里克”。这一支系是李姓的主干;另有其他姓氏、其他民族的姓氏改为姓李的;还有历代皇帝赐姓李的。所以,李姓族人寻根问祖时,要搞清楚自己的家史。出自黄帝裔孙皋陶的李姓:李姓的血缘祖名叫皋陶。相传,黄帝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皋陶生于偃地(今山东曲阜),曾继
9370次浏览 查看阅读>>
单姓寻根指南,单氏古今分布堂号详解
历史上单姓的分布与迁徙先秦时期,单姓一直活动于河南。宋朝时期,单姓大约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明朝时期,单姓大约有5万6干人,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全国单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浙江,这三省单姓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65%,江苏为单姓第一大省,约占单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安徽、湖南、山西等!当代单姓的分布与图谱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当代单姓江苏,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这等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
16567次浏览 查看阅读>>
庆中秋促团圆,族谱网开启寻亲寻根故事征集!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现状故人难寻。中秋将至,本是团圆之日,只是当年久往事浮上心头的时候,才发现,曾经一起游玩嬉戏的玩伴不知去了何处,曾经枯藤老树的故乡如今也不知在时代的变迁中变成什么样。余光中的乡愁隔了一湾浅浅的海峡,而我们呢?离乡多年,异乡长大,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在何处!中秋相聚,聚起的却是浓浓的失散哀愁。故乡难回。据民政部统计,截止到2019年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2.6万人次,其中在站救助78.3万人次,60岁以上老年人16.9万人次。每年有多少失独失孤,流浪在外的异乡人想要找到亲人,回到故乡?每年又有多少人想要重修族谱,却经历断代、资料不全的重重难题?征集族谱网作为一个聚合
9437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北有大槐树,南有瓦屑坝瓦屑坝村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古渡遗址,却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安徽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翻开历史,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600多年,年间久远,移民后裔早已不晓得祖先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口口相传,瓦屑坝被牢记住了,祖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瓦屑坝成了很多流散各地寻根人的根。壮丽的瓦屑坝大移民“您是本地人吧?”“是呀。””您的老祖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哦,老祖宗..是从江西来的。””是江西瓦屑坝吗?'”“是呀!你怎么知道?我们这里的人差不多都是从瓦屑坝迁来的,不单是我们村,前前后后的村庄都是瓦屑坝老祖宗的后代。”您是怎么知
你的“老家”究竟在哪里?中国姓氏分布图出炉带你寻根
你的“老家”究竟在哪里?中国姓氏分布图出炉带你寻根
据估算,中国87%的人口都姓着百家姓中的姓氏,逾1/5的中国人姓李、王或张,总共超过2.75亿人。大多数中国姓氏都在中国境内有一个地理“基础”,这一点较少为人所知。一些有趣的地图告诉我们,哪些姓氏在中国的哪里最为集中。大家都来看看你的根在哪里?
范履冰人物生平简介,范氏寻根
范履冰人物生平简介,范氏寻根
范履冰字始凝陕西邠州人。(今陕西彬县)唐高宗显庆元年(即永徽七年,公元六五六年)登第。历任知县,知州。唐武则天垂拱中(公元六八六年--六八八年)任鸾台凤阁平章(宰相),始由陕西迁长安。履冰相唐,忠谏敢言,不畏权势。武后欲篡李唐之天下,心忧胜急。与魏元同相,政见相亲,胜厚。履冰私谓魏元曰:「唐室将哀,武后之党日盛,将行篡逆之也,天下危也」。魏元曰;「此待时而观之。且今睿宗,看似聪俊,其作为如何,当难知晓。俟其时而谏之。」履冰曰:「上昏臣乱。恐时不待。」魏元曰:「武后之事篡逆未明,如武后逆天行事、李氏将不容也。吾等当善处之。」履冰曰:「仅如命。」垂拱四年(公元六八八年)履冰上书言:「亲朋党,远小人,此国之福也。」并倡导任用贤能,罢黜贪官,为富强兵之策。睿宗不纳。继之,武后任用私党日盛。逐改永昌元年为载初元年(公元六八九年)一年三改元,履冰再上书谏之。武后则以坐举逆人故,於十月丁卯日,逮履冰下狱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禹劈三门豫西根文化四记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禹劈三门豫西根文化四记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西部,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泄黄河水东流,三门峡由此得名。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黄帝铸鼎、中流砥柱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是中华民族人定胜天、英勇坚毅、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基因形成的渊薮。三门峡还是黄帝时代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和中心区域,郭、虢、焦、陕等姓氏的起源地,著名郡望弘农郡的所在地。仰韶记源三门峡存留着很多有关黄帝、大禹和老子等中华文化源发性人物的遗存和传说,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铸鼎塬与黄帝陵铸鼎塬位于灵宝市西20公里的阳平镇。这里是《史记·封禅书》所载的黄帝铸鼎升仙之处。相传黄帝升仙时,百姓苦苦挽留,扯下了他的靴子和龙须,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铸鼎之地,是为黄帝陵,成为后人瞻仰拜谒之地。在铸鼎塬周围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20余处仰韶文化遗址,说明文献记载和传说并非无根据。仰韶文化遗址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三门峡渑池县仰韶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商代甲骨文与动物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商代甲骨文与动物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历史最长的象形文字。它来源于商代的甲骨文。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它多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小屯一带,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大约4500多个单字,而如今可识者只有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和字形结构,奠定了中国汉字延用至今的基础。甲骨文是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刻写于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当时商王室的占卜师是用龟甲和兽骨作为占卜的材料,在占卜时,在加工过的甲骨片反面钻出凹槽,用火灼烧,然后根据出现的裂纹来判断吉凶,并把需要祈求的事情与结果刻在卜骨上。叫作卜辞。卜辞的内容包括了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关于时日、吉凶、祭祀、征伐、狩猎、年成、以及天气、出行、生育、疾病等等。三千多年前,古老的黄河中下游河流纵横,森林沼泽密布,气候温润,许多野兽、飞禽、鱼类栖息于此,史记中谈到殷商之地有:“麋鹿在牧,飞鸿满野”之记载。从对甲骨文动物名称的检索中
人文溯源
重庆谭氏湖北麻城寻根记
重庆谭氏湖北麻城寻根记
金秋十月,秋高气结,千里迢迢,驱车来到了祖辈魂牵梦绕的移民集散地——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都”。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麓,与河南省接界。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移民集散地之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是流传于四川民间认祖寻根的俗语,意即川、渝两地移民来源于湖广。“湖广”一词为明代“湖广布政使司(即行省)”的简称。大致相当于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几省行政区域。但元末明初迁入四川的移民多来自湖广北部,即今湖北省。元末之际,湖广一带是反元义军徐寿辉、彭莹玉等红巾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徐寿辉部将随州人明玉珍率部西征,相继攻占重庆、成都。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为陈友谅所杀,明玉珍在重庆遂据蜀称王,国号为夏。明玉珍所部多为湖北人士,徐寿辉被杀后,其旧部多入川投奔明氏政权。明氏政权在四川轻徭薄赋,保境安民,又吸引了大批湖北民众入川。及
寻根探源之“采邑为姓召与邵”
寻根探源之“采邑为姓召与邵”
邵姓原本为召姓,出自姬姓,始祖为姬奭。姬奭是周文王庶子,曾辅佐武王灭商,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姬旦分陕而治,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姬奭采邑初封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周王室东迁后,别受采邑,在今济源市邵原。召公因在武王伐纣中有功,又被封于燕,建立燕国。后来召公长子到封国燕国,其后传40余代,到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灭,王族后裔散居各地,相约以祖上原封地“召”为姓。其中居住在汝南、安阳一带者,在“召”字旁加“阝”,成为邵姓。据《氏族博考》所载:“召与邵,本属一姓,后分为二。汝南、安阳之族皆从邑。”由此可见,召氏和邵氏其实同出一姓,只是写法不同而已。至于召姓改邵姓的原因,历史上没有留下史料记载,改姓的时间说法不一。据有关资料可知,至汉乃有以召为姓的,此后召姓因多改为邵,故召姓就不多见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
寻根世界的大姓——张氏
寻根世界的大姓——张氏
姓氏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笔者就以人口大姓张姓为例,聊聊姓氏文化那些事儿。作为中国人口较多的大姓之一,张姓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就目前可查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张姓人口超过7800万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数据,张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仅次于李姓和王姓,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第三大姓。那这个大姓从何而来呢?根据史料显示,最早可追溯到到远古传说时代,最早出现在今河南地区。不仅如此,河南还是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史料《元和姓纂》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张姓出自黄帝的后代挥,他是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经过多次观察有所感悟,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因此被赐姓张。而“张”字呢,本义为弓上弦,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