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节的古诗 导读:

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肢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蛙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釹素娥俱耐冷,月肿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热点动态
中秋节各地传统美食大讨论快要被馋哭了!
【导语】一年一度中秋节到了,全家团聚,其乐融融,这个时候,是不是要吃点什么?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吃月饼赏月,似乎一直都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那么,除了月饼,中秋节还会吃些什么呢?下面是族谱网结合网友在「族谱」APP“家族圈”中提供的素材,整理发布的《中秋节各地传统美食》,看看是否有和你家一样的美味。1、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2、大闸蟹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过今年的大...
10558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最早形成时期,史籍中没有十分确切的记录,其实,月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汉代,已经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但那时并不是节日食品。每年中秋,人们都要用精致的糕饼来祭供月神。祭供完毕后,全家人再将糕饼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那时,它也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品种也不断增加。中秋节民间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与历朝历代逐渐盛行的赏月活动密不可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民俗专家表示,随着...
3548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佬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反动统治,他们一面派兵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大伙儿被卡得苦不堪言。对于汉人来说,元代其实是外族,及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对汉人的统治方法是由一名蒙古士兵负责管理30-50户汉民。及相当于后来的保长里长。他们对他们管辖下的汉民家庭有着极大的特权和随意性。比如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所以汉人不得拥有兵器,甚至切连菜刀都是10户才能有一把,而且都得由他保存用时去领,用后即还。更重要的特权是他们对辖下的汉人拥有“初夜权”。汉人家娶的媳妇要和他先行破瓜后才能和新郎同房。平时他们也可以随意奸污辖下的汉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不管是闺女房还是洞房,他可以随意出入,想跟谁睡觉就跟谁睡觉,坳犟不得。后来演变成可以出高价钱向他买门槛子。谁家不买门槛子,如果拿钱买了门...
4089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万人祈福放河灯你会许下什么愿望?
在影视作品和一些美图中,我们常常看到放河灯许愿的场景:幽幽河流上,一盏盏小光晕随风而飘,顺水而流,身着汉服的少女拱手许愿,这样的场景简直太美……如今,放河灯也是祈福的一种形式,少年书生期待前程,二八女郎期盼姻缘。或盼子嗣,或求平安,或欲富贵,凡有所思,皆可写入花灯。河灯作为许愿的的好物品,寄托着我们的美好心愿,流向四方。万人祈愿放河灯族谱网邀您扫码参与祈福接力!勿忘“传承和孝道”河灯,又称“荷灯”、莲花灯、水灯,是民间集许愿、纪念、祭祀的于一体“综合作用”的古风之物。在我国,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还有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都有放河灯的民俗。放河灯在我国源远流长,不过以前时间多在中元节,而现在放河灯变成一种祈福形式,元宵节、三月三、七夕、中元节、中秋节……晚上水边,都是放河灯的好时候。有的地方,甚至还形成了有规模的河灯节、河灯会。如今,河灯被赋予更多祈求...
6514次浏览 查看阅读>>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除了祭祖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清明节是个非常“贪吃”的节日,哪个节日离它近,它就把哪个节日“吞”掉。最典型的就是寒食节和上巳节。这三个节日的日期非常接近,一般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寒食节在清明节前几天,上巳节则在清明节后几天。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105天。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需要禁烟火、吃冷食,祭拜先祖。汉代,特别是东汉,经学兴盛,人们为了彰显孝道,一个寒食节居然要禁火一个月,很多人因此得病去世。唐代规定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上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相传源于纪念黄帝诞辰,即祓禊的日子。魏晋之后,上巳节改为农历三月初三,风俗是水边饮宴、郊外游春。而清明节最初的主要习俗是踏青郊游,大家开开心心地出去玩,户外娱乐活动非常多,且男女共同参与,不但不是个悲...
4394次浏览 查看阅读>>
秦陇文化—传说趣闻—杜甫川的传说
延安城南七里铺,有个拐沟沟,叫杜甫川。传说当年杜甫北上勤王曾经此地。那是安禄山反叛以后,诗人杜甫领着家眷从关中逃往陕北的鹿州。有一天他在茶坊赶集,听人说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诗人出于爱国忧民的心意,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路过延安,去到甘肃灵武投奔肃宗。时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杜甫徒步沿着洛河向上走,一路踩石攀崖,翻沟溜抓,渴饮山泉水,饥食山上果,经石门,过徐寨,到达延安的万花山。忽听鸡叫狗咬,手遮眉前,抬头一望,原来是个小村落。这时日头快要落山,他准备进村里去歇宿,待明日再走。刚入村几步,迎面碰上一个烂衣破衫的老人。老人是卖豆腐的张伯。张伯一听他是京城长安来的,又文质彬彬,心想一定是大唐的什么官人,便问:“你叫什么名字?”“杜甫”。豆腐!”老人兴奋的说:“那咱是同行当嘛!‘豆腐’,咱走,回咱那个穷窝里睡一晚上暖和觉,喝一碗热豆浆,吃一块热豆腐,讲一晚上大唐失守京城的事。走,快走!”张老伯热情地...
2894次浏览 查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