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江村古民居
铜陵市江村古民居 导读:

铜陵市江村古民居是位于安徽省铜陵县天门镇的天门山脚下的一个古民居。在这里大概有这150户人家,600多人口,村中的房子有一般左右还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属标准的皖南徽派建筑系列,是铜陵地区现存的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铜陵市江村古民居的先祖,应该是徽州一名的富商,是南宋末年的时候,他从古徽州迁移到铜陵时,看中了江村这一块宝地,在这里经过了几代江村人的辛勤劳动,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江村就已经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村落了。


铜陵市江村古民居的建筑,在大体上看,可以发现每个房子的高度错落有致,面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房子的造型也会随着地形、道路、池塘等因素而改变,但是从细节上来看,可以发现江村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是一样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清一色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房屋全系外砖墙、内木隔的双层结构,四周的防火墙到顶、墙基、木柱的底坐,还有门柱、门坎,屋内的地面天井等全部采用大青石精心雕琢而成,其结构宏伟壮丽、造型美观大方、且不变形,不腐烂,经久耐用。


另外可以看出江村古民居的建筑艺术是比较精美的,在这里可以看到皖南的“三雕”(即石雕、砖雕和木雕)技艺,屋内的门、窗、柱、梁、还有栏杆、扶手等处,还有底坐、门立柱、门楣、窗沿、屋顶的角、拐等处无不雕刻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有传奇故事人物、各种动物、花鸟鱼虫、植物花草等无一不是活龙活现栩栩如生。有些三雕图案还采用了多层镂空雕刻技法,最多的竟高达七层,图案呈多层空间立体感,是雕刻技艺中难度最高的。


...
热点动态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赣式古民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建筑特色、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探
636次浏览 查看阅读>>
中国著名民居――安徽宏村古民居
中国著名民居――安徽宏村古民居,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
1139次浏览 查看阅读>>
广东:黎村明清古民居的变迁
时光总是淘汰被人遗忘的东西,比如老房子。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老房子是只容器,里面盛载人们对生活的歌吟。 房子,一旦拥有了历史的沉淀,拥有了岁月的雕琢,它就成了老房子,便有了说不完的故事。比如今天的主角:谢岗镇黎村。 距今近千年前,公元11
832次浏览 查看阅读>>
成县黄渚镇柏湾村,柏氏古民居砖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柏氏古民居位于甘肃陇南成县黄渚镇柏湾村,属于清代民居四合院建筑群。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现已破败不堪,但步入遗存古建筑群中仍体味出当年的辉煌气派。此四合院建筑群当年一共有多少院落和房屋,现已无从考证,就目前清晰可辨的古四合院大门遗址就有8座。据说这些四合院建筑群中数柏老爷庄园最为豪华,属一进九院样式。柏氏古四合院建筑群中镶嵌在屋脊、山花、墀头、门柱上的砖雕装饰图案独居特色。数量众多,造型古朴、题材丰富、寓意深刻。这些遗存的砖雕图案传递出浓郁的地域性民俗文化信息,同时反映柏氏家族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
81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文史图集精选
泉州印象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泉州印象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泉州印象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印象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也称蔡资深民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氏月岭古民居
唐氏月岭古民居
唐氏月岭古民居,月岭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保存完善,是具有中原楚国风貌和和格调的建筑群。整齐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
这是一座深山瑰宝:保存最好的陶氏古民居,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留下的诗文,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
闽侯地区有座邱阳萧氏古民居
闽侯地区有座邱阳萧氏古民居
闽侯地区有座邱阳萧氏古民居,中国的百家姓,凝聚了悠久的姓氏文明。萧姓在其中位列第三十位,虽不如一些姓氏显赫
江姓古民居
江姓古民居
江姓古民居位于福州闽侯白沙镇新坡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历时59年才竣工。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据说这是宋末民族英雄、宰相江万里的后裔江永奋、江永襄兄弟所建。江氏古民居的特点是,出檐深远,由南往北一座比一座高。尤其是最后一座厅堂宽达9米、深逾20多米、高10多米,厅前3根扛梁长达10米、直径80厘米。这么大的厅堂在福建相当少见。宅院木雕艺术精妙,不饰彩绘,格调高雅,堪称古代木雕刻艺术馆。近年来,由于频频遭窃及自然损毁等原因,古宅日渐破败,亟待修缮保护。
连城文坊村项氏古民居群
连城文坊村项氏古民居群
布局严谨对称的九厅十八井古民居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至今拥有古祠堂古民居81幢,其中具有保护修缮价值的有51幢,当初恢宏的古民居群落,如今在现代化的挤压下,斑驳陆离,像一首古老歌谣,在低声吟唱。文坊项姓始祖念一郎,号一斋。南宋末年为泰兴县尹,元兵侵宋,一斋随文天祥起兵勤王,1277年春,项一斋随抗元大军去漳州,从此下落不明。途经连城河源里温坊时,将遗幼子四六郎托孤温坊,由温姓善意抚育成长,成为今文坊项姓一世祖。现温姓已外迁,全村项姓共有3000多人,全为一脉裔孙。明末清初,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