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首页 > 家族寻踪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号称“北州冠族” 。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5933次浏览
免费家谱查询
可以免费查询家谱的办法通常有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通常来说线下家谱查询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等等,一般来说针对线下的我们可以在确定寻根地、祖居地、姓氏字辈、堂号、郡望等尽可能多的收集到宗族信息之后来进行寻访,通常无论是线上进行家谱查询还是线下这些基本的家谱查询信息必不可少。 从线上免费查询家谱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来看就更加多样化,从线上的免费家族谱查询渠道端口来看,更多还是集中在网站平台一类较多,此外一些网站平台还会提供一些软件类家谱查询的入口,例如手机APP应用或是PC客户端软件,或是小程序等,在现在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驱使下移动端的查家谱相关联应用可谓异军突起,宗亲人群使用的频率并不比网站平台端来的少,但究其用户便捷化查询操作和使用来看,网站平台端可直接进行查询的功能会比其他方式来的方便的多。 家谱信息免费查询的方式往往建立在对家谱信息大数据查询和基本阅览方面,就从线上家谱免费查询的方式来看,无论从网站的网页平台端还是在一些移动或pc的客户端来看,大多家谱查询系统的功能在功能的设置上也会分为免费部分和收费部分,如族谱网的家谱查询功能就相对典型,在对所有姓氏进行查询和部分阅览时就是免费的,但纵观线上家谱查询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大多在对家谱数据大数据查询以及部分家谱概要信息的阅览时能免费基础查询的还是不少的,虽然免费家谱查询的工具较多,但宗亲在选择进行免费查谱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平台数据的专业度以及数据的丰富可参考性,尽可能的选择哪些专业性强,且家族谱数据丰富的平台进行查询为好。 可查询的线下方式:   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 可查询的线上渠道:   PC网站端、Wap移动端网站、小程序功能页面、PC端安装软件程序、移动端APP程序应用
7304次浏览
博陵世家崔氏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 ,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博陵崔氏在东汉时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门第低于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在北齐北周时全面上升为一流士族,至唐代有六房位列七姓十家,尤以博陵第二房最为显赫。
6072次浏览
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以颍川郡为郡望,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 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3684次浏览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谁
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其历史始于公元937年,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在通海当上了通海节度使,后来开创了大理国,成为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正明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3358次浏览
通山古民居
所谓古民居,其实就是古代人民居住的房屋,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特别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 其中通山古民居是出于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通山古民居主要是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其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连贯东西,又自成一体。通山古民居在建筑有着独特精湛的技艺,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堪称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奇葩。 此外在通山县还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景点,比如王氏老屋、成氏宗祠、松亭祖祠、老宗屋、大夫第、宝石古民居、焦氏宗祠、周家大屋、谭氏宗祠等。这王氏老屋是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80余年,为此村进士出身王迪吉与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王迪光兄弟等人所建;成氏宗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坐南朝北,一进三重,两个天井,四水归堂,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谭氏宗祠是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的一座建造精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据介绍,这座占地2100余平方米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戍寅年间(1758年),为谭氏祖人谭计六首捐建造。
3541次浏览
高迁古民居 介绍
高迁古民居是位于浙江省仙居县西部白塔镇,距县城19公里,拥山环水,交通便捷。 高迁古民居的规模氏比较宏大的,始建于元朝时期,几经变迁,保存还氏相对完整的,不过现存的建筑主要保留的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风貌,大致上是按照太和殿模式。立面简洁,构架坚固,尤以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精美的石、木雕刻闻名遐迩。 高迁古民居的石、木雕刻玲珑剔透,风格多样,或古拙,或匀称、或简洁,或繁复,或遒劲雄奇,或细密工整,是我国古代民居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尤以木透雕动物花卉,木浮雕人物故事让人叹为观止。当我们行走在高迁古民居的宅院中,细心寻找,我们就能发现精美的雕刻,令人不由地停留下来观赏。 据说高迁古民居是吴氏家族的聚集地之一,在这里保存了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相传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银青,史上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杰出人才。 高迁古民居至今还有村民在这里生活起居,因而这里的宅院都是活的,开放的七座宅院中居住着的,大部分都是老者与孩子。这里的村民也还保存着相当多的传统习俗,比如纺纱、结带、编草鞋、捣年糕等等。人与古居相得益彰,一幅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图景。
2401次浏览
南社古民居
南社古民居坐落于东菀市茶山镇南社村,是一个特色民居,是南社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南社村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 根据《南社谢氏族谱》的记载,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有谢氏族人在此处居住了,历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96000平方米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落以村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 南社古民居可以说保留下来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是比较多的,保留了大量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因而南社古民居也成为了东莞市东部一大旅游热点,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前来视察参观、探古。 南社古民居这里有景点,比如古围墙,这古围墙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十月,围墙残留数段,樵楼尚存一二;还有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等。此外南社古民居还有很多民俗文化,比如南社斋醮,着是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期间举办巡游传统婚俗表演、龙狮汇演等节目;还有就是千叟宴,场面盛大、热闹,这种尊老敬老的传统如今已融入南社人的血液之中,已成为南社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他:舞麒麟、舞狮、台搁、放水灯、祭祀北帝、唱大戏、茶园游会等岭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2661次浏览
阳山古民居
阳山古民居是位于湖南省贵阳县的古民居,其距离郴州市区30公里,经高等级公路、郴仰公路与万华岩、仰天湖形成旅游金三角。 阳山古民居的名字是因依阳山而得名。这里青山环绕、秀水萦回,可以说阳山古民居颇有《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境界。据说,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何氏族人,其自明初从庐江郡迁徙而来,子孙繁衍,聚族而居,已逾数百年。 村落始建于清弘治年间盛于道光年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现存古民居建筑60余栋,5000平方米。整一个村落都是坐北朝南的,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远处看去这个村落是非常美丽的,此外房屋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屋檐飞翘、雕梁画栋,在通风、采光、排水、防火处理上独具匠心。壁檐彩绘,木雕石刻,精致素雅,栩栩如生。村落在整体布局上讲究的是一个“天地人合”,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阳山古民居除了自然景观非常不错外,其人文景观也是值得一看。生活在阳山古民居的何氏族人崇文尚武,重伦理,求和睦,明理义,事农桑,涌现出进士、举人十余人,官至将官、翰林者多人,不以望族自居,助弱扶贫,自发设立了“重九会”(敬老)、“议学会”(助学)、“女儿会”(扶孺)、“禁戒会”(自律)等,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数百年家风,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2703次浏览
青城古民居
青城古民居是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 青城古民居的历史悠久,其原名为一条城,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在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故名青城。青城在唐宋元明时期就是边塞军事重镇,同时也是黄土黄土高原上稀有的鱼米之乡、水烟之乡,因此又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 青城古民居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其中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这个青城书院是当时兰州大书院之一,建于清道光十一年,距离现在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 而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这个高家祠堂是山东高姓移民祭祀先祖的场所,其始建于清朝时期,在清高宗乾隆五十年开始建设的,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另外的青城隍庙原先是青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因此又称 " 狄青府 ",这个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不过到了清世宗雍正年间,这个狄青府改建为城隍庙了,目前大殿保存时比较完好的。 民居建筑主要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 因为青城这个地方是古丝绸路上的水旱码头,所以在这里会有很多商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门楼也根据不同需要,有青砖雕花式、六柱木刻式,还有利于大车搬运货物进出的木制大车门。
2579次浏览
祭祖大典
祭祖大典主要是一种祭祀先祖的活动,而通常祭祖大典的祭祀对象往往有家族先祖、姓氏得姓始祖、人文初祖、寻根地祭祖、先贤等等,一般能称呼为大典的祭祖活动往往规模较大,而祭祖活动参与对象的涵盖范围也较大,如祭祀相关祭祖的活动往往会有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以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在现在各地较大的祭祖大典大致有“陕西黄陵县公祭轩辕黄帝大典、湖南炎陵县炎帝陵祭祖大典、太昊伏羲祭典、甘肃天水伏羲庙祭奠、山东祭孔大典、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福建宁化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绍兴大禹祭典、河北省涉县女娲祭典”等。 祭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古老习俗,这是慎终追远的传统体现,也是古代礼俗以及姓氏文化、民俗文化、孝道的一种体现。
3010次浏览
泉州蔡氏古民居
泉州的蔡氏古民居是福建泉州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有“闽南小故宫”的称呼,而在泉州当地的蔡氏古民居则主要以规模大、建筑精美而著称,古民居地理在位于泉州南安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廖自然村,这是一处由晚清时期的一位菲律宾爱国华侨建造的,而现在古建筑中的蔡氏古民居现在也是一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的古建筑有不少,而蔡氏古建筑群则由其独特的韵味,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7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内,可以常常看到一些建筑中的木雕以及泥塑、砖雕以及石刻石雕等,在工艺上造型精美,而雕刻上多采用了透、浮、平雕等的手法,而雕刻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其中包括了飞禽走兽以及花鸟鱼虫、还有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可以说在建筑和雕刻艺术上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从历史上考证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设历时约52年,在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前后,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才正式完工。
2581次浏览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指的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此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全国唯一的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以其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回荡在各地区人民心中。洪洞大槐树移民持续时间非常长,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在中国历史上是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迁徙。百年时间里,移民迁徙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
2891次浏览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每年清明节在陕西省黄陵县举办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通常是在每年的清明节举行,也是一个公祭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典礼活动,内容以“颂扬黄帝功德,传承民族记忆,守护精神家园,构建和谐中华”为主题定位,过程中有包括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拜谒祖陵等内容,表达了人们追念人文初祖功德,以及炎黄子孙的追思之情。 在历史中陕西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也是《史记》记载的黄帝陵,自西汉以来就被认为轩辕黄帝的陵寝,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从汉以来,历代都有祭祀、修葺、保护桥山黄帝陵的历史记录。
2630次浏览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民俗活动,现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中炎帝陵祭典主要分为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祭祀活动可以说是连年不断,相传炎帝陵祭祀源于黄帝,沿于秦,而始兴于汉唐,盛于宋,定制于明清,可以说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这类古老文化的传统形式可以说是相当的成熟,具有完备的传统规制。 相传在中古时,人们口耳相传,只知道炎帝是驾崩南方,但是都不知道他具体安葬在哪个陵墓,直到到了西晋时期,有一个叫作皇甫谧的古代医学家,他在他的著作《帝王世纪》中写道: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这可以说是人们知道对炎帝陵的最早文字记载,而在”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而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从古代炎帝陵的祭祀方式来看,主要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其中龙祭最具特色和独创性。
2674次浏览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又名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的大型文化节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首次举办是在1991年4月,2008年6月7日,大槐树祭祖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洪洞大槐树之所以有寻根祭祖节,与其历史源流密切联系。洪洞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起源地。洪洞大槐树移民,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前后长达50年,据记载的大移民总共有18次。均是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分别迁移到河北、河南、北京、安徽、甘肃等地。据记载,迁徙的姓氏涵盖了所有常见姓氏。 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分为“开场”“佈供”“乐舞祭”三个部分。“佈供”环节,需要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的移民后裔代表依次向大槐树移民先祖敬献三牲、五谷、肴馔、18种水果以及美酒和花篮,以示对先祖的缅怀之情。
2618次浏览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漳里村,是在清代咸丰五年的时候开始建的,一直到光绪三十三年才陆续建成,前后历时52年,占地1.6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400间。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是当时菲律宾华侨蔡浅创建的,在清代末年,南安人蔡资深随其养父蔡其昌到菲律宾经商,历经数年打拼后建立了不小的基业。清咸丰五年的时候,两人回到故土后,就在漳里寮广购土地,选址立宅。然后历时52年后才得以完工,可以说这个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规模是非常大的。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整体的布局是坐北朝南,建筑南北中轴线南偏西5°,南北长约100多米,东西通长200多长,占地面积约3公顷。现存古民居18座、祖祠1座(新建)、书房1座、当铺1座,损毁宗祠1座,民居1座,共计23座,大小房间4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民居的基本建造顺序是由东部向西部而建,而东部则由北向南而建。 可以说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是以其宏大规模为闽南所仅见,其设计和施工亦为闽南之上乘。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不仅保存大量石雕、砖雕、木雕、泥塑精品,门廊石堵和厅堂隔扇还保留有许多书法绘画。书法楷、行、隶、草、篆,一应俱全,题辞者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不乏名家手笔,如读书楼上就有清末泉州籍状元吴鲁和安徽籍状元陆润庠的书法真迹。
2541次浏览
樊姓男孩100分名字
樊姓,中华姓氏之一,发祥于河南,排行第107位。著名人物有西汉大将军、左丞相樊哙、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等。 樊姓男孩名字推荐: 【樊承圻】 名字出处:取自陆龟蒙的诗句《南北畿圻,盗兴五朞》 承:五行属金,用作人名意指委以重任、坚持、能干之义; 圻: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自由、豁达、潇洒之义。 【樊世宁】 名字出处:取自吴芾的诗句《已是从吾好,宁忧与世乖》 世:五行属金,用作人名意指专心致志、德才兼备、福多寿高之义; 宁: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平安、包容、安居乐业、平和之义。 【樊培宇】 培: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学识、上进、可靠之义; 宇: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大度、大气、仪表堂堂、俊俏之义。 【樊卓一】 卓: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超越、优秀、不凡、追求完美之义; 一: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心无旁骛、善始善终、认真之义。 【樊君煜】 君: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皇室风范、尊贵、正直之义; 煜: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积极、光耀、灿烂、光明之义。 【樊嘉洧】 嘉: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吉祥、美好、乐观之义; 洧: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温柔、坚强、果断之义。
2635次浏览
佛冈上岳古民居
佛冈上岳古民居是位于广东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其建于南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720年的历史了,佛冈上岳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是属于明清时期岭南派,建筑群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保存完好。 佛冈上岳古民居整个建筑是由十八“里”组成,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每幢民居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建筑物均青砖到顶,山墙为耳形,屋檐耳边刻有各种图案。从远处望,可以看见五六十个锅耳式防火墙和硬山顶整齐排列,十分壮观。 佛冈上岳古民居这个村落聚居着朱姓宗族10000多人,而从他们的族谱中可以发现,这个家族的人的太祖是南宋其实抗元名将朱文焕,也就是朱熹第六代孙,到如今已传到32代了,这个家族是在南宋末年的时候跟随宋恭帝南逃,兵乱之中选择了这个宁静偏僻的地方安居到今日。 佛冈上岳古民居位于上岳村,而上岳村是以背靠岳山而得名的,是佛冈县龙山镇下辖的行政村,村内有上岳古围村,为全省保存较好的清代锅耳楼古建筑群。在这里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抢花炮、神工戏、祭井神,另外在这里还有百年不竭的古井,村里的三口古井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到今天井水还是源源不竭,清爽甘甜,而这口古井能有如此久的历史,完全取决于古井上窄下宽的特殊结构,形如现代的灯泡。
2603次浏览
弘农杨氏起源
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弘农杨氏又称华阴杨氏,是辉煌上千年的名门望族,源自西汉,盛自东汉,巅峰一直延续到隋唐。期间,弘扬杨氏出现很多人才,两汉的杨敞、杨震、杨彪、杨修等,魏晋南北朝的杨骏、杨住期、杨惰等,隋唐时期的杨坚(有冒认的争议) 、杨素、杨贵妃等,乃至后来的北宋杨业等杨家将。
3212次浏览
12345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