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氏也就是欧阳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为汉族复姓之首,欧阳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出自于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古人称山体的南面为山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阳”。
根据《姓谱》的记载,欧阳氏源出越王勾践之后,支孙封地在乌程欧阳亭,因以为氏(欧阳亭,即欧阳戍,在今江苏仪征县东北十里),尊越王勾践为始祖。
欧阳氏在秦末汉初的时候,有两个分支,一支居住在青州千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高青,一支是居住在冀州渤海,今河北东南、山东西北,后裔繁衍。金朝时期,渤海派裔欧阳建,字坚石,官渤海太守,族多名扬,谚日:“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欧阳氏族人始称“渤海衍派”,欧阳建为渤海派开基祖。其子欧阳质携族迁居长沙,成为两湖欧阳氏开基祖。
到了宋朝,欧阳姓大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而到如今欧阳氏的人口约为8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江西,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
欧阳氏的郡望为渤海郡、平阳郡、千乘郡。堂号有画荻堂、六一堂、传经堂、聚德堂。其中六一堂和聚德堂都出自北宋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修之后人遂以"六一"为堂号,以纪念这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还有就是欧阳修幼年失怙,母郑氏抚养成人,尝谓人曰:“此非德聚而及人也。”欧阳姓后人为纪念这位受人尊崇的先辈,遂以“聚德”为堂号。